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5-30 10:48钱静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构意识思维

钱静丹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上课时或上完课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往往回答我的是:“没有问题了,我们都懂了.”那么学生们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从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有问题的,只是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或者说有的学生就不能提出问题. 他们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这也成了他们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代教育论也认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获取更多知识、培养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现建构学习的重要起点,是建构过程的重要内容,积极的问题意识具有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2.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明确的要求,新标准的发展性领域目标中,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解决问题,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强调问题意识不但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能促使学生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会得以发展,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数学知识,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表达与交流愿望的产生,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地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从模仿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和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1. 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提问环境

目前,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还普遍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课堂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学习. 教师要相信每名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名学生的提问. 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 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能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 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地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表面的“创新”而进行问题讨论,要注意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 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即可展开讨论;在小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带到较大范围内进行讨论;学生不易发现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铺垫,分层次地引导思考和质疑. 教师要努力避免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前过早地主动发问、超前解答.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也不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体验与把握.

3.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质疑问难,倡导多向提问,发散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 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 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可以在文字上、方法上、矛盾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个好的问题必定是一个有利于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多人参与,集思广益,互相补充,互相启发,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疑、敢议. 让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展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多向提问、多向思考、多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线段的和差问题时,已知在直线AB上作一点C,使BC = 3,又已知AB = 5,求线段AC的长?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通过对图形的直观理解,学生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求知欲很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学生不但敢问,而且会问了.

4. 创新教学评价系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善问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运用有声语言、无声语言通过即时性评价激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不断增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问题欲望和情感的诱发,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展竞赛,根据问题的质量和数量,评选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 学生在感受成功中逐渐增强提问的情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思考之中,又促进了提问水平的提高. 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或者举行辩论,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不论学生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应给予鼓励,作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评价,这是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兴趣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人人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追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建构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