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钢 李艳青
【摘要】目的:研究危重心血管病急诊实施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收治的危重心血管病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危重心血管疾病。本组36例患者急诊收治后均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对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后的存活情况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存活33例,手术成功率为91.67%(33/36),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8.33%(3/36)。本组36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11%(13/36)。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脑出血、心包填塞、以及脑栓塞等。随访1年期间,存活33例患者均恢复效果好。结论: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手术对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救治,其临床效果好,患者存活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危重心血管病;体外循环手术;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93-02
近年来,急诊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不断发展,相关设备也持续更新,使其逐步成为了临床心脏大血管手术的辅助方法之一[1],同时在对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诊救治中也有非常积极的效果。为研究危重心血管病急诊实施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收治的危重心血管病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收治的危重心血管病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危重心血管疾病。3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35~78周岁,平均为(42.2±3.6)岁。病情方面,11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伴随左心室衰竭,7例患者为心内膜炎所致心瓣膜穿孔,8例患者为动脉导管结扎术中大出血,5例患者为左心房粘液瘤嵌顿所致急性肺水肿,5例患者为胸主动脉夹层瘤;心功能分级方面,13例患者为i级,构成比为36.11%、15例患者为ii级,构成比为41.67%、8例患者为iii级,构成比为22.22%。
1.2 方法
本组36例患者急诊收治后均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手术术式包括胸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心房粘液瘤摘除术、人造瓣膜置换术、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以及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状态下进行,其中34例患者为全转流、1例患者为部分转流、1例患者为心脏不停跳。手术期间温度标准为: 24 例患者体温控制为常温,温度37.0℃,
7例患者体温控制为中低温,温度26.0℃~32.0℃,5例患者体温控制为深低温,温度17.0℃~20.0℃。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湿血顺灌/逆灌的方式对心肌组织进行保护,心表面置冰泥局部深低温。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在98.0min~156.0min范围内,平均时间(125.6±12.7)min,体外循环时间在128.0min~230.0min范围内,平均时间为(171.5±15.6)min。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后的存活情况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术后存活33例,手术成功率为91.67%(33/36),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8.33%(3/36)。1例患者死因为胸主动脉人造血管吻合接口广泛渗血;1例患者死因为行2次换瓣术后的发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1例患者死因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顽固性房室颤动。
本组36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11%(13/36)。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脑出血、心包填塞、以及脑栓塞等。随访1年期间,存活33例患者均恢复效果好。
3 讨论
已有的研究资料中显示:严重低心排,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低灌注以致功能衰竭,是导致心血管病恶化和对内科药物治疗无反应的主要原因[2-3]。即对于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快速稳定循环、恢复脏器器官血流灌注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急诊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不断发展,相关设备也持续更新,为急诊体外循环技术在危重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与参考价值。
本研究中,针对36例急诊危重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手术方法干预,研究数据显示:本组36例患者术后存活33例,手术成功率为91.67%(33/36),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8.33%(3/36)。本组36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11%(13/36)。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脑出血、心包填塞、以及脑栓塞等。随访1年期间,存活33例患者均恢复效果好。根据上述研究有如下体会:(1)针对合并有基础性疾病,如心脏肿瘤、心内膜炎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影响下保守治疗疗效较差,为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需果断选择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行手术治疗;(2)临床医师需要在准确判断患者重要脏器器官发生不可逆改变前建立体外循环支持,对患者体内低灌注以及缺氧状态加以纠正,就能够使患者术后恢复更加平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分析可总结认为: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手术对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救治,其临床效果好,患者存活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清永,刘丁,陈萍等.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1):47-49.
[2]丁凡,王新宽,尤涛等.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38(5):290-292.
[3]张鲁英,姜冠华.心血管危重患者急诊体外循环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6):96-98.
[4]孟凡浩,潘楚雄,张喜林等.小儿心血管麻醉与体外循环综合肺保护115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業医学杂志,2006,9(5):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