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2015-05-30 22:42常守亚彭晓东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炎症反应

常守亚 彭晓东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开放式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就其感染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且观察组患者感染情况、炎症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创伤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通过术后营养支持、皮肤护理、患肢护理及引流管护理,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减少痛苦,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骨创伤;创面护理;炎症反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38-01

骨创伤往往发生在外伤中,外伤时骨折块穿出肢体或在开放性骨折清创时失活骨被清除。出现骨创伤后骨折端移位可能使患者的患肢外形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针对骨创伤造成的创面,通常一期难以愈合,因此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得到较多关注[1]。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骨创伤患者60例,行不同的创面治疗手法,就两者的疗效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CT扫描确诊为骨创伤。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8-65岁,平均(36.4±4.7)岁,观察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10-63岁,平均(35.8±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式引流。首先对患者骨创伤创面进行清理,将创面的脓液、坏死组织处理干净后行常规开放式引流。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术。首先,根据创面情况给予清创换药,清理疮腔及其坏死的皮肤组织,如果有渗出液要及时更换敷料,同时要时刻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手术时,打开创面并彻底清洁,根据创面的大小裁剪出VSD敷料,将VSD敷料覆盖会填充清创后的创面后,要保持其与创缘皮肤连接处的间断缝合,并用半透膜将其外表面覆盖。最后,放置Y型接头负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2]。

1.3 观察指标

良好:护理7d后患者创面减少,发现肉芽组织形成,无并发症发生。良:护理7d后创面面积有所减少,深度也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创面未愈合甚至恶化,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及炎症反应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感染2例、1例出现炎症反应,不良总发生10%,对照组治疗后3感染例、3例出现炎症反应,不良总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3.9216,p<0.05)。

3 讨论

针对骨创伤后创面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纱布覆盖创面来进行治疗,但因纱布覆盖极易被浸湿,以此也增加了患者创面感染的几率。而开放式引流又因引流孔数目的限制,引流管无法与引流腔紧密的接触,致使渗出液聚集,造成引流管堵塞[3]。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突破了开放引流的多种弊端,利用半透膜材料、三通接头及负压源等材料,运用在骨创伤患者创面治疗中取得了广泛关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且观察组患者感染情况、炎症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VSD应用在骨创伤创面的治疗中效果较好。另外,针对术后患者创面的封闭和愈合情况,要保持适当的负压,如果负压过小则起不到引流的作用,负压过大则可能引发出血、低蛋白血症,影响创面的愈合。引流期间,随时检查创面敷料情况,如出现敷料鼓起、不见管型等情况则说明负压不足,要及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医师。VSD术后如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创面延迟愈合、窦道、创面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敷料,确认是否存在异味,如發现有黄色液体或暗红色液体渗出,并伴有异味要则说明创面有可能已经感染。此时要行局部冲洗,以500ml无菌生理盐水和160000U庆大霉素加4000IU糜蛋白酶与250ml甲硝唑注射液混用进行冲洗[4]。

综上所述,针对骨创伤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通过术后营养支持、皮肤护理、患肢护理及引流管护理,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减少痛苦,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勃.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探讨[J].延边医学,2015,16(7):278-279.

[2]张琳琳.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J].医药与保健,2015,22(3):138-138.

[3]唐志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18-119,122.

[4]刘国荣.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898-899.

猜你喜欢
负压封闭引流炎症反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中药方剂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益气扶正法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清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的效果研究
研究谷氨酰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