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对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实行价格综合改革前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存在的困難,提出改进建议。统筹协调,增强医改政策保障;立足本职,加强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探索,促使医务人员“减负增效”;改善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为进一步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工作积累经验。
【关键词】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成效;困难
【作者简介】 李莉,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48-02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是江苏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一年多来,医院结合“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改革政策,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科学管理水平,加快重点科室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药占比,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提高了医院服务效率、运行活力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达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预期目标。现结合医院综合改革实践,就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作分析,以提出应对对策,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1. 取得经济指标“一升两降”的初步效果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改革取得初步成绩,医疗改革后的门诊、急诊、住院、手术、体检人次和业务总收入较医疗改革前均有所增加;而门诊均次费用、出院人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和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初步取得了“业务量上升、均次费用下降、药占比下降”的预期效果。
2. 促进公立医院自身工作价值的实现
医院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的改革政策,制定《关于进一步控制药占比的暂行规定》,加大药占比考核与奖惩力度,通过信息系统来实时监管高值耗材的规范使用。同时医院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采取精细化管理策略,充分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院员工面对药品零差价、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下降、卫生材料严格控制等医疗改革要求,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医护水平、增强工作效率着手,使业务总收入增长了5.7%,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自身工作价值的实现。
3. 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
经过一年来的价格综合改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切断了医院药品加成收入来源,增加了医疗服务收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药养医”结构模式。全年药占比从改革前的44.90%下降到改革后的36.50%,下降幅度达到8.40%,这也同步促使门诊均次费用和出院人均费用的下降。这反映医院的业务总收入主要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存在的困难
1. 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增加
在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为确保全年业务总收入的增加,医院不断改善医疗环境,采取多种挖潜增收措施。例如,医院加快信息化进程,在重点推进电子病历系统更新升级的同时,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了270多项功能完善和改进。又如,医院与吴江有线合作开发“一院挂号”栏目,实现电视预约挂号;在江苏省内率先开通支付宝服务窗,实现掌上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查询、住院清单查询,方便患者就医。再如,医院通过增加专家、专科门诊的出诊人数,增加床位数和提高床位利用率,增加体检人次数等措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所有这些使得医院处于超负荷运转,医护人员处于超强度工作状态,在短期内可以坚持,但长此以往缺乏持久动力。
2. 医院生存发展存在很大压力
综合改革后,县级医院收入仅有业务收入和财政补助两条途径。在财政补助不足的情况下,给业务收入增加很大的压力。应该看到,目前医院的收入增长是建立在维持比较高的门急诊和住院数量、控制用工成本、促使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基础上的。超负荷运转增加了医疗安全隐患、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医务人员的付出与回报不对应,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如果财政补偿政策不明朗、不到位,就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医院的基本建设和持续发展。
3. 医疗保险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公民基本医疗权利,缓解“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医疗保险政策在有效解决有病不就医、住不起院等情况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医疗消费不合理拉动、医疗资源有所浪费的弊端。例如,有些病人可以门诊解决却选择住院,有些病人可以出院时还选择压床等;又如,医院作为经营性单位,在切断药费收入后必须保持较高的门诊和住院业务量才能维持医院的生存发展,这会促使医院和患者联合起来共同助推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再如,医生面对医院的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可能会采取选择性收住病人的对策,这不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疑难病人的救治,也会造成医疗保险资源的浪费。
4. 病人费用“零增长”难于坚持
改革第一年的出院人均费用和门诊均次费用虽有所下降,但难于坚持。由于涨价因素会导致材料与用工等成本的增加,加上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病人对健康服务的质量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医疗费用增长在所难免,关键是看能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零增长”不但制约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而且会出现医生选择病人、选择病种的现象。如果政策得不到及时修正,可能还会出现医院业绩“造假”的情况。
5. 县域就诊率难于提高
大医院名医效应及群众固有的“就高不就低”的就医习惯仍然会长期存在。面对市改区后医疗保险政策与苏州市区已经接轨,市民更倾向于到苏州市三甲医院就诊。这使得县级公立医院的吸引力难以增强,要达到“至2015年实现90%左右就诊率在县域内解决”的改革目标,难度极大。
三、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考
1. 統筹协调,增强医疗改革政策保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协调,为医疗改革保驾护航,尤其是要确保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增长。因此,要不断完善财政保障、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监管等相关配套政策。
2. 立足本职,加强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县级公立医院要立足本职,加强专职队伍和重点学科建设,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按业务量发展配足医务人员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医院要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与处方点评、“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坚持合理检查、治疗、用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医院还可与临近的大医院协作,求得技术、人才、设备的援助和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县级医院还可依托熟悉区域群体的优势,为大医院输送病人,并为出院病人做后续建档和跟踪治疗服务。
3. 积极探索,促使医务人员“减负增效”
县级公立医院要改变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促进医务人员“减负增效”。医院在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调节基础性和绩效性工资比例,完善体现医务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医院要关心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医院的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4. 改善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医院可以围绕医疗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例如,开展降低就医费用、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感受等活动,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通过错峰服务、分时段服务、自动叫号服务以及门诊刷卡付费等便民举措,缩短群众就诊等候时间,努力缓解医患之间就医矛盾。积极推行预约挂号诊疗及双向转诊服务,加强便民简易门诊,方便群众看病就医。通过各种便民惠民措施的实施、流程的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等,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让群众感受到医疗改革带来的变化。同时,医院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改革的成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卫生计生委等.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8/content_2654774.htm.
责任编辑:吴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