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声
命令是领导干部对下属特定行动的要求或禁止。作为领导干部,要带领一個组织,领导一个团队,必然时常要为下属安排工作任务,这就需要掌握下达命令的艺术,即掌握命令的正确性、一致性、具体性及灵活性。
一是命令的正确性。最正确的命令才是最有效的命令。为了保证命令的正确性,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领导干部必须对命令了如指掌,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孔子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意思是君子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通常都是采取存疑的态度,而不是似是而非,乱下命令,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另外,领导干部还应该提前对命令的可行性作出预判,在每次发布新政策之前都先问一下自己:“下属会怎么看,他们会认可这项决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坚定地推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需要再三斟酌,或是与下属加强沟通,找到问题所在。
因此,在下达命令之前,领导干部首先要研究命令的正确性、可行性,弄清楚命令的缘由。如果领导干部忽视了命令的正确性,那么命令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只有明确了命令的正确性,才会使命令“不令而行”。
二是命令的一致性。命令一旦确定,一般不可随意变更。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会让下属感到无所适从,不但失去对领导的信任,也会丧失工作热情,还会导致工作程序混乱,不利于工作开展。普通人尚且要做到言出必行,作为一个机构乃至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则更应该令行禁止,这样才能建立威望和信用。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意思是说,领导干部讲究信用,那么老百姓就不敢不真心真意为你效力。孔子认为信用是立身之本,领导干部不讲信用,经常出尔反尔,必然不能赢得下属认可。当然,朝令夕改不可取,并不是说所有的命令都不能改。对那些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命令,该改还得改。而那些正确的命令、科学的决策,非但不能改,还要一以贯之地依法执行。
三是命令的具体性。向下属下达命令时,表述要尽量具体,还要突出重点,避免用一些模糊、抽象的表述,没有具体内容的命令会让下属无所适从,如果把命令表述得过于模糊,会让下属无法领会命令的要领,摸不到头脑,甚至会曲解命令,从而耽误了命令的执行效果,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应避免机械地复述命令,有些领导干部唯恐下属执行不到位,或者担心下属未能领会领导意图,同样的命令翻来覆去地说,而且越说越零乱,让下属摸不着头脑。命令的具体性要求领导干部下达命令必须简明直接,直指关键。当然,凡事不能死守规则,领导干部要考虑命令的具体性,同时也应考虑到所面对的受令者的理解能力,因人而异地决定命令究竟要具体到什么程度。
为保证命令的具体性,领导干部可以采用5W2H的方法来表述,即明确任务的时间(When)、地点(Where)、执行者(Who)、目的(Why)、工作内容(What)、怎样去做(How)和需要多少工作量(How many)。总之,一个言简意赅的命令才能更有效地传达指令,让下属正确理解其意图,明确工作目标,减少出错几率,提高执行效率。
四是命令的灵活性。命令不是强迫别人去做事,命令应该是让下属正确了解领导的意图,容易接受并愿意去执行。有人认为,领导有职务权力,不管下属是否有意愿,他都必须执行。的确,下属慑于领导的职权,必须要执行命令,但有意愿地执行和没意愿地执行,其执行结果会大相径庭。有意愿地执行,会尽全力把工作做好;没意愿地执行,便只是应付了事。因此,调动下属的“意愿”是命令有效落实的关键。领导干部应视所命令的对象来决定采用哪种方式更有积极效果。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喜欢做别人请求的事而不愿做别人命令的事。今天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考虑到这一因素,领导干部在给下属下达命令时,尽量不要态度生硬。一般来说,成功的领导者多以温和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领导下属,也就是说,即使是命令,也会态度和蔼,语调平和,用语礼貌。实践表明,这种命令方式会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达到命令的积极效果,相反,则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还可能导致领导干部威信扫地。
命令是管理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个好的命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法掌握下达命令的技巧则会导致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不能用强迫的方式管理下属,要掌握下达命令的技巧,下达命令看似是一纸文书,其实其中蕴含着无数的技巧,只有正确的富有技巧的命令才是有效的命令。
(作者系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