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对策

2015-05-30 10:48:04王红梅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

【摘 要】 “微时代”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微博、微信、微视等等都是“微时代”的主要代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时代”的到来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如何利用“微时代”的特征,更好地开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微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新形势下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GXTZB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红梅,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6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为人际交流提供了更快捷、更方便的途径。智能手机普及后,产生了许多短小精练的信息传递模式,以方便人们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微时代”这个词汇已经进入公众视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信息与信息之间也得到了更好的交换。

一、“微时代”的概念与特征

1. “微时代”概念

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等作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练的信息传递为特征的时代。其特征是信息传递快速,交互性强,内容更具冲击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微时代可谓发展迅速,微博是微时代的开端,微信则是微时代的一种延伸,而后逐步发展到微公益、微电影、微小说等等,为日常的人际交流带来了便利,也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2. “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1)具备流动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作为普及率较高的移动终端,其性能也在不断升级换代,智能手机的推出为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实现高效的信息流动,势必要提及3G、4G技术,这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接收终端的空间移动问题。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信息接收终端将不再被局限于手机或者是电子设备,生活当中的很多设备都开始被赋予智能化与传播化,终端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这就突出了微时代的流动性,人类的信息传播范围被大大扩展,更好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2)传播的微小性。信息传播终端在不断革新,各种可携带的終端因为体积小、携带方便,备受人们青睐而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观看电影、电视剧、小说、漫画等等,增添休闲乐趣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认识。因为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人们更青睐于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流,在任何环境及条件下都可以很快地接收现成的信息内容。

(3)传播的即时性。因为信息内容微小精练,所以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加快了信息更新的速度。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信息终端进行消息发布,不限制时间与地点。例如微博,人们可通过简短的文字与图片快速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信息接收者可以及时对信息进行接收和反馈,这种便捷的方式提高了接收者对于信息的阅读兴趣。

(4)传播的互动性。除了可以快速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人们还可以通过信息传播终端进行互动,提高了大众对于信息交换的参与性。例如微博、微信,A某发布了个人的最新动态,其朋友B某、C某通过微博、微信进行评论或转发,A某在接收评论后再给予回复,于是发布者与接收者便产生了空间互动,实现了即时对话,不仅信息传播交换的时效性增强了,还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交流。

二、“微时代”与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产生影响

我国少数民族高等院校较多,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总人数为150余万,他们的素质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于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其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受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往往成为他们异于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微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改变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为其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但是,微时代所展示出来的公众信息交流平台,除了信息交换,也给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带来了一定冲击。同广大青少年一样,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容易将内心的想法沉浸于微博、微信之中,从而导致其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正面沟通、互助、合作。科学研究证明,人格需要在长期的群体生活、交流中才能形成。大学阶段刚好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若把握不好就会为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若少数民族大学生一味沉溺于微世界之中,不愿与人进行正常交流,这将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2. 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院校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被削弱

微时代中的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是开放而自由的,人们在其中进行交流不存在具体界限,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或是宗教信仰的选择上也同样没有强制性,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因自身文化背景的特殊性,表现在思想信仰上的差距颇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精英,更是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和发展的引领者,马克思主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微世界当中的信息是复杂多元的,言论发布者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非常不利。民族院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多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教授,载体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但在微世界当中,诸如“马克思主义不可信”之类的不良言论也大量存在,这将扭曲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信仰,对其人格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3. 微时代与传统的高等教育不能很好衔接

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知识传递与交流,无论是集体授课还是单一指导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单向性较强。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耗费精力,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微时代,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变得更为灵活开放,教师通过微博、微信等载体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但同时也存在新问题,因为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容易在青年大学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而教师往往由于年龄与技术限制,接受新事物较慢,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微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做到很好的衔接。如今的大学生,成长生活于现代科学文明下,很早就接触微世界,对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教师坚持传统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的。

三、“微时代”如何提高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 利用微时代的信息平台,创造新的教学载体

大学生对于微时代越来越了解,应用越来越纯熟,所以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时代的特征,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具体应当利用微时代强大的交流互动平台,努力搭建以社会知名人士、教学名师、先锋模范人物等为教学主体的绿色教学平台,为民族高校大学生开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2. 利用微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与内容进行教学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微时代信息传递迅捷这一特点,搜集微世界中有用的教育信息,并加以综合利用,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知识点,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新颖、时尚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成教学目的。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微时代进行衔接

如上所述,对于微时代所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民族院校应当尽量加以利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政治教育的主体仍是高校教师,所以广大教师应提高认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充分了解微时代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大学生中流行的各种新媒体。为了帮助教师达成这一目标,民族院校应当适当投入资金并提供技术支持,对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时代实现更好的衔接,打造一支更为专业化、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以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马建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3,(1).

[2] 胡民.“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4,(1).

[3] 吴华.“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

[4] 宋姗.南疆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56:44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2:53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1:24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5:55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7:00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34:02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28:49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2:56
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