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的传承发展思路浅议

2015-05-30 12:57马龙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河南坠子坠子院团

摘要:河南坠子源于河南,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等地,是上述地区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但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背景下,这一曲艺艺术的生存已经处于令人堪忧的境地,本文就河南坠子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河南坠子;发展思路

针对河南坠子在发展的道路上已有的问题和现象,在非遗政策的实施下,作为肩担重任的传承人应该如何让河南坠子落实实施步骤,逐渐改变现状使其有好的转变和质的发展。这里可以总结为六个词,宣传、认识、培养、传授、创新、发展。

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宣传力度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包括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期刊、手机等大众传播媒体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都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传播产业和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为河南坠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借助它们来发布演出照片、作品文稿、比赛视频等以此宣传和呼吁,先让大众明白在河南有一种名叫“河南坠子”的曲艺艺术形式。如果电视广播和报刊需要经济支付难以实现宣传初衷的话,网络是最绝佳的选择。我们坠子亟须需要面对的群体不正是热衷网络的年轻人吗?衷心的建议相关组织部门将有关坠子赛事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料搜集整理完毕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开辟河南坠子的专栏建立共享资料库,提高河南坠子的知名度,提高人们对河南坠子音乐的审美意识,达到宣传的效果。除此之外,专业院团的演员定点驻扎公园展演和走基层演出也是必选的课题,只有宣传才能让大家过渡到认识。

二、让大众认识坠子,让其有认识转化为欣赏

无论采用何种宣传方式,只要让大众认识到河南坠子,这就是推进坠子发展的有力武器。认识并欣赏河南坠子艺术是一个纵横面的关系体,因为河南坠子不只是指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它实际是一个从构思、编剧、装腔、伴奏、表演互为共融循序渐进的综合体。宣传之时必须使观众全面欣赏这门艺术,笔者认为其中有效的方法为河南坠子流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因为河南坠子的四种流派的表演风格各有特色,演唱的曲目也不相同,但是音乐框架、伴奏乐器都是一致的,没有其他的限制与禁忌,使得他们在前进中都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更能使受众明白这门艺术也是博大精深、精彩纷呈的饕餮盛宴。

三、有欣赏的群体就有培养的对象

想要前进,人是第一要素。要明白演职人员是曲艺的主体,名编剧、名演员、名伴奏是曲艺的领军人物和主要传承人。加强河南坠子队伍建设,是振兴和发展这门艺术的根本。因此笔者认为当下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继承人的挖掘和培养。要明确传承人和继承人是对等的关系,但传承人肩担的多是责任,而继承人肩担的却是义务。能成为优秀继承人的有两种,一是热衷于这门艺术的“粉丝们”,二是较感兴趣具备音乐素养的学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作为继承人,必须有吃苦的精神,不懈的信心,经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步入艺术的高境界。这里提及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刻意培养的人才是为了得奖和获利的话那走的是前进的弯路,它已经被功力化和利益化,势必会让传承人培养的结果前功尽弃。只有继承人把它当做兴趣,以表演和赛事来充实锤炼自我为条件,或许才能在开拓坠子艺术曙光的大路上崭露头角成为这门艺术的领军人物。

四、确立传授概念,加强队伍建设

传授即为传承,加强促进河南坠子文学理论的传承,研究培养河南坠子伴奏音乐的传承、因人而宜进行教授表演,指导唱腔传承。只有以上三个方面全部做到才能使河南坠子这辆停滞的汽车有重新起跑的动力。笔者认为将曲艺教育正规化、规模化,改变河南坠子多年沿袭下来的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的单一模式,培养一批河南坠子的专业表演人才,或许才能使河南坠子开启一段崭新的发展历程。建设曲艺入驻艺术学校工程,强化曲艺院团业务素养的提升,是落实传授概念两个重要的切入点。一方面,从学生抓起,不断培养新的河南坠子艺术接班人是必选的课题,因为单靠社会上的师徒传授依旧不能构成曲艺复兴的氛围;另一方面,专业院团的素质提升也是传承的必要体现,专业院团担负着创新和发展的任务,可以说他是前者学校学生的归宿营。只有专职人员的尽心尽力和传承人的尽职尽责才能使我们的坠子艺术前景更加广阔。作为继承人,必须要有开拓的勇气,创新的志向,不断学习和借鉴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将其融汇贯通于河南坠子的表演艺术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使河南坠子更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

五、传承是延续的根本

创新才是生存基础。和一切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艺术形式一样,河南坠子的繁荣发展面临着一个如何不断适应当下时代、表现城市及乡下的节奏生活、满足上下层群众新的审美需求的问题。解放后,以河南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赵铮为领军人物的河南坠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就有了很大的创新发展。她就是在保持这种本土坠子艺术特质的前提下,研究了其发展、传播、音乐形态,又兼顾其受容性、方向性、文学性等,才使得坠子这门艺术焕发生机“梅开二度”。创新不是指一个演员的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的举动,最终要将所谓的创新结果具体体现在这门艺术的舞台表演上来。纵横剖析,它包括艺术手法的创新,编排策划的创新,唱腔音乐的创新,表演形式的创新,乐队伴奏的创新。“海纳百川,唯我独用”的借鉴手法在每个艺术领域都是“万能钥匙”,但往往借鉴的结果会差强人意。笔者认为,所谓创新简而言之就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雏形,让其良性的成长为一个大众都接受的新事物”,如果创新结果不被大众所接纳只受一小部分人欣赏的话那不是创新那只能叫做创意。

河南坠子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及独特风格的曲艺形式,中国曲苑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芭,它不应凋零,拯救河南坠子已迫在眉睫。河南坠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复杂而又长久的工作,需要政府、艺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政府要起着主导的作用,因为只有我们在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政策的号召下,共同努力,共同对其进行呵护,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和继承,作为河南坠子发源地的河南人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李国经,马紫晨,王玉筝,刘景亮,李翎,韩德英.中国戏曲志(河南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马龙(1992.8),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大学本科,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河南坠子坠子院团
新媒体视野下河南坠子说唱艺术的传播路径研究
南宋霞帔坠子研究
河南坠子在高校传承发展探研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梳理·调查·建议
混泥土是怎样工作的?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河南濒危曲种的曲目现状及审美价值
浅谈河南坠子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