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调查·建议

2019-06-21 01:44刘会丰
曲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北路安阳市曲艺

刘会丰

河南坠子是中华曲艺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路、东路、中路坠子组成。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河南坠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于安阳市内黄县的北路坠子,以其俊俏、妩媚而又健壮的艺术特色曾被广为传唱。但近年来,北路坠子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北路坠子在安阳的发展历程,以夯实传统根基,为北路坠子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北路坠子在安阳的发展脉络

(一)北路坠子的形成

内黄县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源地之一,这一区域流传着大量颛顼、帝喾的传说,并有相关庙宇、遗迹、陵墓等,定期举行的规模盛大的祭祀仪式,便成了该地独具特色的历史记忆与信仰习俗。正因如此,内黄县也成了南北往来的曲艺艺人喜爱行艺之地,历史上常有一些表演莺歌柳、三弦书的民间艺人到此演出。这两种演唱形式,因曲调动听,表演活泼,颇受当地民众喜爱。

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安阳市曲艺志》记载:内黄县刘邢固村位于颛顼帝喾陵北6公里处,该村刘燕江受家庭、地理和艺术环境影响,擅演道情、莺歌柳、渔鼓坠,为清末豫北地区著名民间艺人。1885年夏,刘燕江在由邻村行艺归途中,突遇大雨避于刘邢固村头庙中,恰逢一三弦书艺人(籍贯不详)也在此避雨。二人谈话投机,切磋技艺,多日探討,将莺歌柳、道情、三弦书、渔鼓坠取长补短,并把三弦书用的伴奏乐器三弦改为二弦(坠胡),从而创立了北路坠子,并开始演出。刘燕江因此也成为豫北地区有名姓、有传人、有地址、有谱系、有传说的最早演唱坠子的艺人。

(二)安阳北路坠子的早期传承传播

北路坠子创立后,因曲调优美,表演方式新颖,逐渐受到观众的喜爱。刘燕江更先后传艺于内黄、濮阳、南乐、滑县、大名等地,在逐步建立传承体系同时,也扩大了北路坠子的影响力,不少艺人看到北路坠子的兴旺后,也纷纷向刘燕江求教或自行揣摩、改唱北路坠子。1900年前后,刘燕江、刘福祯、李志中等,先后在晋冀鲁豫众多地区演出,北路坠子的艺术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1927年至1929年,北路坠子艺人乔清秀将北路坠子带到天津、北平演出,广受好评,其演唱多次被国内外唱片公司灌制为唱片发行①。1932年,北路坠子艺人张全有、张志彬赴京津,与乔清秀等共同活跃在京津曲坛。1933年至1941年,乔清秀、张全有、张志彬等人,分别赴东北地区表演,引起了东北地区的“坠子热”。1943年至1949年,北路坠子艺人李延成赴徐州、南京、上海等地的大剧场表演。1951年,李延成与侯宝林、常宝堃等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1953年至1985年,李延成常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节目,并长期在中国音乐学院传授技艺,让北路坠子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更广泛的知名度。1975年至今,王巧珍②辗转于晋冀鲁豫皖京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积极开展北路坠子的演出与传承活动。邢书琴年均演出600多场,创出演出总场次2.5万场的奇迹,进一步扩大了北路坠子的影响。

经过多代发展,北路坠子演员的规模一度十分庞大,我国戏剧、曲艺研究家马紫晨曾于20世纪80年代惊叹,称内黄县为“坠子窝”,也可佐证北路坠子之兴盛。

二、安阳市北路坠子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演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

2017年,北路坠子传承发展纳入安阳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经过安阳市文联4个月对安阳市范围北路坠子情况相关调查,形成《关于推动我市北路坠子传承发展的调研报告》。据该报告统计:2017年安阳市现有15-30岁的坠子演员10人,30-40岁的20人,40-50岁的65余人,50-65岁的180余人,65岁以上的有200余人。其中有大专、本科以上学历者6人,中专有20余人,其余均为初中以下。

(二)演出场次和演出范围情况

据2017年安阳市文联《关于推动我市北路坠子传承发展的调研报告》统计:近年来安阳市北路坠子演员年演出场次有8000场左右,年吸引观众680万人次左右。同时,出现一批高质量、高产量艺演员和团体。近年来,安阳市北路坠子演员的演出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北京、天津、内蒙古、江苏、江西、安徽、台湾等地也有北路坠子演员的身影。

(三)较有影响力的演员和表演团体概况

目前安阳市活跃一批有较高造诣的北路坠子创演者,如王巧珍、王书香、王四群、王贵竹、邢书琴、王艺鑫、焦军芳、崔银娣、马龙等。该市知名北路坠子表演团体有:安阳市北路坠子说唱团、北路坠子邢家班、内黄县青年坠子剧团、北路坠子心连心艺术团、红太阳北路坠子说唱团等。

(四)创演、参赛情况

近年来,安阳市内黄县北路坠子演员和演出班社,创演了《劳模与妻子》《小八义》《勿忘国耻》《龙都一颗星》《勿忘四·一二》等一批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较为紧密的作品,在首届全国河南坠子大会、首届全国曲艺小剧场新作展演、第十三届马街书会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五届河南省曲艺牡丹奖、第十二届河南省“群星奖”小品小戏(曲艺)大赛等活动中均有上佳表现。

(五)举办活动情况

近年来,安阳市先后举办了8次主题鲜明的北路坠子活动:如著名坠子表演者王巧珍的收徒仪式及曲艺晚会,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中国北路坠子明星展演暨内黄刘邢固曲艺书会等。这些活动均吸引了多省坠子表演者参演,推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效扩大了北路坠子的艺术影响力。

三、目前安阳市北路坠子存在的问题

综上而言,北路坠子因其深厚的艺术积淀,在过去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仍然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就如其他曲艺形式一样,北路坠子在新时期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的问题。

(一)人员问题突出

从调查看,安阳市北路坠子也如其他曲种般面临着“断流”的危险情况,虽然每年仍有些年青人凭着对坠子艺术的喜爱而投身其中,但一来他们缺乏成体系的艺术教育,缺乏扎实的锻炼,很难真正获得观众的认可;二来如此补充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聊胜于无,难以重新激起艺术的浪潮。

现在,安阳市北路坠子演员数量不到500人,表演团体也只剩下30多家,且多半不能正常演出,有效演出范围也大幅缩小。

而在可以正常演出的演员中,“饥饱不均”现象明显。据调查,安阳市一部分北路坠子演员演出繁忙,四季不断,年演出达500多场;而一部分演员每年仅仅能演出几十场,甚至有的年演出不到10场。还有一部分因年老多病、改行打工等已经停演。而部分有演出者可能沉溺于市场,忽视了对艺术的打磨,这使得原本已不乐观的北路坠子创演生态有了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从分布地区看,安阳市北路坠子演员和团体主要分布在内黄县,市区、安阳县、汤阴县仅各有数十人,其他各区更少,林州市几乎绝迹,呈现畸形分布。

创作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安阳全市仍坚持写作的作者不足20人,而在仅有的创作人员中,能够写出优秀作品的更寥寥无几。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过去政府部门经常组织展示北路坠子的汇演、比赛、研讨等活动,并在荣誉、资金、节目创演、人员培训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给予北路坠子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但近年来,政府投资主办的北路坠子活动销声匿迹,市、县成立的以表演坠子为主的国有表演团队也早解散。此外,扶持经费已经断供,与20世纪70、80年代北路坠子活动经费充足的情况比有天壤之别。而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如农村书屋、农村电影、戏剧下乡等,虽有一定效果,但对群众多样化文艺需求的响应速度终究不如接地气、连民心的曲艺“轻骑兵”,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理想的安阳北路坠子演员仍然在没有固定排练、演出场馆的情况下,常年流动演出,为群众服务。但对比兄弟城市对曲艺发展的重视——如平顶山市的马街书会已经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再反观己身,挫折感不免会继续加深。

四、关于推动北路坠子传承发展的思考建议

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和人民喜爱的艺术门类,北路坠子现在的发展情势十分严峻,亟需保护。

(一)制定政策性文件扶持北路墜子发展

建议安阳市政府一方面结合安阳特殊情况和优势,出台政策文件,对北路坠子艺术创作和演出所必需资金予以支持,如启动实施北路坠子惠民演出计划,制定标准,按照场次和质量进行补贴,增加演职人员收入,激发北路坠子表演团体和艺人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在传承北路坠子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获取各级创作表演奖的、常年扎根基层民间演出的人员,分别给予不同激励,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促进北路坠子传承发展。一方面参照宝丰马街书会的经验和形式,充分发挥北路坠子发源地优势,以在发源地内黄县刘邢固村已连续举办六届的“中国北路坠子明星展演暨内黄刘邢固曲艺书会”为基础,结合国家、省有关部门意见和指示,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团体联系,争取相关活动的举办权,积极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和新闻媒体调研指导和宣传报道,扩大北路坠子的影响,同时探索建立“北路坠子传承基地”“北路坠子研究会”的可能性,建立北路坠子艺术团,招聘尖端北路坠子人才和部分优秀青年演员,集中发挥尖端人才优势,发挥示范龙头作用,配置舞台车辆,开展以团演出、以团示范、以团培训、以团交流、以团研究、以团创新、以团保留、以团宣传工作,打造艺术品牌,促进北路坠子传承发展。

(二)探索活态传承的发展路径

北路坠子博大精深,许多艺术精华都在老演员、老节目上。为避免北路坠子成为博物馆艺术,建议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力量,坚持保持传统、紧跟时代、创新节目“三驾马车”并发的策略,对老演员的好活儿进行全面保护,及时录制唱腔、收集整理文字、视频资料,保留传承北路坠子精华部分。同时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吸收中国曲协曲艺学科建设的有益经验,结合北路坠子自身的艺术特色,逐步探索科学培养北路坠子艺术人才的方法,进而锻造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深造——推出代表性人才的培养链条。

(三)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协调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有组织、有目的地在大众媒体上普及北路坠子知识、推介演出剧目、介绍北路坠子渊源、播放北路坠子节目,热情讴歌扎根舞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组织出版北路坠子专著,联合国家、省有关部门举办北路坠子研讨会。要从娃娃抓起,让北路坠子走进中小学、走进高等院校,培育更多的坠子迷、剧社、曲社,营造一个重视民族艺术、共同支持北路坠子的良好环境。

注释:

①1929年春,乔清秀受天津玉茗春茶楼之邀正式赴津门演出,表演《二打天门》 《五虎平南传》等,初步得到当地听众的认可。而后乔清秀根据听众喜好,在大书前增加小段并逐渐改唱小段,终于在天津站稳脚跟。在以后的4年中,天津观众只要想听坠子必到玉茗春,玉茗春成了“乔派河南坠子的摇篮”。1934年、1935年和1937年,昆仑唱片公司、美国亚尔西爱胜利唱片公司先后特邀乔清秀、乔利元灌制了《洛阳桥》 《兰桥会》 《吕蒙正赶斋》等多张双面唱片,乔派坠子随之传遍大江南北。——编者注

②1988年,河南省内黄县人王巧珍,在中国曲协主办的“华中杯”全国河南坠子明星大赛中,荣获全国河南坠子演出十大明星奖。

(作者:河南安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北路安阳市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中秋
开展送温暖活动 安阳市关工委
《曲艺泉城》
安阳:“八方援”助力脱贫攻坚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佔道14年上海“路中屋”和平拆除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噩梦里,到底是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