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芝
河南坠子是河南的“特产”,曲艺的重要曲种之一。河南坠子俗称“坠子书”,在清代道光年间开始初步成型,最早源自河南开封,流行于豫、鲁、京、津等地。河南坠子经历了两次繁荣时期,20世纪30年代迎来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这是在天津的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乔清秀引起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迎来历史上第二次高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多种多样,传统的曲艺艺术形式逐渐没落。河南坠子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逐渐淡去了曾经的辉煌。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抖音、视频号、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让河南坠子这门传统艺术重新走进千家万户。
河南坠子近些年的没落和观众的流失分不开,所以社会普及显得至关重要。刘韬玮在其论文中这样说:“所谓培养观众,其实是演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种修养需要在尊重观众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强化自身的艺术观,主动接近观众,使观众从陌生、认知、承认到喜爱艺术演员。通过艺术实践,不断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艺术行为,与观众在艺术上建立感情,建立牢固的交流基础。”①让即将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艺术重现生机和活力,河南坠子需要大力培养和发展这门艺术的接受者。
如何在社会中广泛普及河南坠子,是河南坠子得以继续传播的重中之重。新媒体时代为传统艺术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河南抓住机遇鼓励演员开直播,院团有院团的账号,知名演员有自己的独立账号。例如豫剧名家李树建就有自己的“豫剧人李树建”直播账号,粉丝数量达53.7万。他的直播既收获了人气,又传播了豫剧。以此类彼,河南坠子也应根据自身传播的现状,结合新媒体新技术,顺应传统文化传播的新特点,借鉴其他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路径,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传播路径。
(一)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河南坠子的社会普及,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演出。首先应该培养一批演唱技术精湛的演员,甚至艺术大家,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张向荣在其论文《河南坠子在高校传承发展探研》中表示,为扩大河南坠子在高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就高校传承发展河南墜子的可行性途径,提出“在高校举办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建议。
2017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河南坠子中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国家拨付经费80万,学院配套经费30万。依托这个项目,学院在2017年2月28日至4月30日成功举办河南坠子中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这是一次针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为期两个月,两个月集中授课400多个课时,周末也不休息。培养面向全国招收30名学员,其中演唱学员25名,坠琴学员5名,分别来自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湖北、广东等7个省。在师资配备上,学院除了自己的6名专职老师以外,还聘请了省内外专家15名,共教授大书、中篇、小段等经典唱段30多段,使学员们更深地理解和掌握河南坠子各种艺术风格的精髓,演唱技术更上一层楼。
这次培训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有力促进了河南坠子的更好传播。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为河南坠子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起到了引领和榜样作用。此次人才培养以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还举办了多次曲艺培训班。学员学成后回到原来的地方以后,继续演唱并传播河南坠子,并普遍反映这样高质量的研修研学班应该多举办几次,招收全国各地河南坠子的演员,通过培训提升演唱技能,打造更多高质量的河南坠子曲目。
(二)对学生开展培训和讲座
2006年5月20日,河南坠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河南坠子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接下来就是河南坠子传承基地和传承人的审批。河南省大约有7处河南坠子的传承基地,这是传承河南坠子的主阵地。以传承基地为基础,吸收省内外曲艺表演优秀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河南坠子名家定期对学校的(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社会人员开展培训和讲座。为解决观众断层的问题,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普及河南坠子,让他们从小就接触这门传统艺术,以此既可以把学生们培养成河南坠子未来的观众,也可从他们中间挑选爱好者和传承人,让这门说唱艺术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2020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获批《河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项目,2021年,又成功申报《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项目。作为河南坠子的传承基地,学院有一支精良的河南坠子传承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赵铮老师的学生卢臻、党志刚、朱迎春、陈利民等。2015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在音乐学院开始开设曲艺表演专业,学制3年,培养学生们的表演说唱能力。学院还建有开放课程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为人才培养提供传播平台的保障。为展示河南坠子发展活力,学院经常举办校内和校外演出,向学生和社会展示河南坠子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除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以外,河南师范大学、平顶山学院和商丘曲艺学校在河南坠子的传播方面亦作出了有益的探索。2015年,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开设了河南坠子演唱课程,该课程是地方特色课程,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周两节课,共两个学期,聘请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宋爱华老师和马街书会书状元李冬梅老师任教;平顶山学院曲艺表演专业开设了曲艺表演课程,学制4年,专门培养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相声、小品等曲艺学生,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涵养的曲艺表演人才;河南省商丘曲艺学校在2008年成立,是一所集表演、曲艺、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校,学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法,为愿意从事曲艺表演、创作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河南坠子在高校的广泛传播,增强了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了培训与实践的互动,建立了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体现了河南坠子的理论研究、实践、传播一体化的创新理念。
河南坠子的观众大都是年龄较大的,年轻人大都听不懂或者不爱听,培养年轻的观众是河南坠子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小学、初中、高中是河南坠子普及的重要领域,传授给学生河南坠子的相关知识,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河南坠子的艺术特色,不仅能为河南坠子培养接班人,还让河南坠子的观众不至于断代。平顶山市湛河区实验小学有3个校区,每个年级都抽出若干名学生到该校的河南坠子社团学习,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类曲艺大赛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原阳县思谦学校将河南坠子纳入到校本课程中,每周3个课时,针对学校的4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河南坠子演唱的教学;集英中学开设开封文化馆公益课堂,对中学生普及河南坠子;民权职教中心的音乐课堂将河南坠子纳入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普及效果。
(三)对社会人员进行培训和讲座
政府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传播措施,例如举办河南坠子的民间公益演出、比赛、讲座等。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导实施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抢救工程,为河南坠子保存了一批优秀的河南坠子曲目,锻炼了河南坠子的演唱团队,发现了一批中青年表演人才。但是仅靠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扶持还远远不够,河南坠子传承人、爱好者、民间组织还应更多地参与到河南坠子的社会普及中来,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和讲座去了解和喜爱河南坠子,为河南坠子的传播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展演是河南坠子传播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每年的河南墜子展演数量不在少数,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河南省非遗中心组织的专题展演就人气不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河南坠子的保护单位,为了给演员和受众提供展示和欣赏的平台,也为更好地开展保护传承工作,选择了‘老郑州较为集中的河南省工人文化宫(郑州五一公园)露天舞台作为公益展演场地,以演出实践作为保护宣传河南坠子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分别于2016年4月、2016年9月、2017年11月、2019年4月、2020年7月成功举办了五届‘河南坠子传统书(曲)目展演。”②每次展演时间为期一周,每天自发来观看的观众能达到200多人,甚至还有专程从商丘、安阳、宝丰、周口等地赶来欣赏的爱好者。由此可见,河南坠子还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
在此基础上,今后应该加大对社会人员进行培训和讲座的力度,让河南坠子走进更多群众的生活中,并积极吸纳社会人员成为河南坠子的观众。新媒体时代,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让河南坠子不受时空限制更大范围传播推广。
最近几年,河南坠子的社团数量在逐渐减少,能继续进行单独演出的更少之又少,面对这一发展困境,应该不断优化师资及硬件设施,以学院为主体,与省内外社会团体合作组织相关主题的社团活动。
作为中国曲艺之乡,河南宝丰有不少河南坠子的传承人,比方说邢玉秋和李素红等,他们都成立了民间社团,免费招收学员,还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这些社团常去社区、学校和敬老院演出,让河南坠子走近群众身边。社团还积极创新,编创新曲目,例如喜迎二十大的曲目,就深得观众好评。李素红的宝丰曲艺社,开设专门的视频号表演河南坠子,使得更多的人通过线上平台欣赏到河南坠子之美。2016年,河南舞阳县陈梅生河南坠子传承基地成立,陈梅生在传承基地积极进行社团建设,成立河南省舞阳县乡村曲艺艺术团,到学校、社区、农村进行演出,让河南坠子传播到偏远的乡镇集市、田间地头。
在河南坠子进入民权职教中心的音乐课堂之前,大部分学生对河南坠子没有兴趣,但是接触到河南坠子后,一些学生表现出热情和兴趣,他们甚至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河南坠子。各班的班委自发组织学生报名组建河南坠子社团。社团刚成立时,报名的人不是很多,全校仅有10人,后来陆续发展成30余人。
社团活动是河南坠子的传播渠道之一,应增加河南坠子社团的数量。学校(尤其是大学)、学区、乡、镇、县、市等都是很好的群众团体,政府部门和河南坠子传承基地应该对这些广泛的群众团体进行扶持。社会群众团体自发地成立河南坠子社团,会让河南坠子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大,这也是有效传播河南坠子的重要保障。
艺术实践是河南坠子传播的重要途径,河南坠子的艺术实践主要由3部分组成:演员们的展演、学生的舞台实践和面向社会的艺术实践。
(一)演员们的展演
在实践中,河南坠子演员都会踊跃参加曲艺界的展演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其他曲艺演员同台竞技,切磋交流,展示技能,彰显河南坠子的独特艺术特色,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认识河南坠子。有的比赛还有专家点评环节,专家的针对性指点能让演员们更好地取长补短,提升表演水平。
传承河南坠子的艺术家不仅通过各种展演展示平台大力弘扬这门传统艺术,在与其他曲种演员竞技时,也表现不俗,屡获佳绩。例如,河南坠子前辈宋爱华老师、郝桂萍老师和王巧珍老师们的展演都在较高的艺术实践层面传播了河南坠子。宋爱华老师曾获得全国河南坠子明星大赛的明星奖;郝桂萍老师在1995年荣获全国曲艺界最高牡丹奖,连续三届荣获湖北省“百花书会”表演一等奖;王巧珍老师于1986年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宝丰马街书会曲艺汇演”中表演《呼杨合兵》,以500元的最高书价取得“书状元”。
在新时代,一些年轻的高校老师们也积极投身河南坠子的艺术实践。例如,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季红莉教授演唱的河南坠子《玉堂春》,应邀参加全国河南坠子研讨会节目展演,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青年优秀教师秦晓敏参演的河南坠子《黛玉悲秋》,参加了2018年第七届河南省曲艺牡丹奖大赛,荣获一等奖。
(二)学生们的校园舞台实践
各个学校在课堂上教授河南坠子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活动。高校的艺术类专业一般都有艺术实践周,即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训周。学校会带领学生们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实训结束时,学校一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舞台实践。平顶山学院曲艺表演专业和河南商丘曲艺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演出,让学生体验登上舞台表演的美好感觉。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开设河南坠子演唱课,由宋爱华老师担任,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舞台实践。民权职教中心在音乐课堂中增加河南坠子内容,在学期末的时候他们也有汇报演出,一年级学生汇报的曲目是《历史纲鉴》,二年级学生汇报的曲目是《黛玉悲秋》《杨家将》。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卢臻老师创编河南坠子作品《卖面》,由曲艺表演专业(河南坠子表演方向)在校学生在2017年河南第六届曲艺牡丹奖大赛中表演,荣获表演一等奖。党志刚老师指导的学生周娅菡参加2022年郑州市第二届“小牡丹”少儿曲艺大赛,获得最佳表演奖。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在音乐学院成立河南坠子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校企”“校校”合作,与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创新街小学、郑州市第29中学、河南省曲艺团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学生顶岗实习,为河南坠子人才培养舞台实践环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郑志强书记2021年的校级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坠子的传承和实践探索》,就是探索学生的舞台表演实践的,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性。
(三)面向社会的艺术实践
宝丰成立的一些河南坠子培训班,带领学生走向社区、廣场、游园和敬老院,把曲艺艺术传送给广大群众。2017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中青年培训班在4月17日至4月30日进入艺术实践阶段,“河南坠子深入基层”进校园(小学、初中、高中)、农村、社区等公共场所,践行学习成果与结业汇报演出。培训班的15场演出主要去了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郑州市社会福利院、管城区五里堡小学、郑州大石桥文化公园、郑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宝丰马街书会大书场和河南省少儿图书馆等地方,获得群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演唱者不应该满足现有的演唱水平,而是应该继续向其他人学习,钻研、改进、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展示交流就是在曲艺行业内部,专业的河南坠子演唱者之间开展的一种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活动,是河南坠子专业演唱者之间的继续学习。
例如,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中青年人才培养,在理论教学和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老师示范,学员示范,大家互相观摩研讨。之后又进行了15场实践演出,一方面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演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对宣传和普及河南坠子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和“河南坠子中青年人才培养”就是很好的展示交流途径。
张向荣在其论文中说:“利用高校专业网络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立微信直播、抖音、快手等多媒体公众号,定期录制、发布学生演唱的坠子片段,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河南坠子的热情、积极性和成就感,扩大河南坠子的传播力度和覆盖面。”③利用新媒体技术,为观众在网络创建一些听书的平台(相当于以前的书场),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解决了河南坠子赖以生存的书场问题。新媒体时代,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普及河南坠子的时候,可以增加宣传的力度,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和快手等平台对河南坠子的线下活动进行线上宣传。
总而言之,社会普及,扩大了河南坠子传播的观众基础;社团建设,增加了河南坠子传播的社团数量;艺术实践,增强了河南坠子传播的艺术水平;展示交流,提升了河南坠子传播主体的演唱技能,相信河南坠子这门传统艺术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是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坠子说唱艺术审美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2022BYS024。)
①刘韬玮:《培养和引导观众是曲艺工作者的艺术修养——从河南坠子艺术家徐玉兰的艺术实践谈起》,《曲艺》,2019年12月。
②尚雨田、金智鹏、李贵林:《河南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曲艺周暨第五届河南坠子展演》,《文化月刊》,2020年10月。
③张向荣:《河南坠子在高校传承发展探研》,《曲艺》,2022年7月。
(作者: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艺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