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评书古今,论相声传承

2023-04-17 15:00:27张巍
曲艺 2023年4期
关键词:评书曲艺天津

张巍

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原长篇书专业主任、退休教师,相声、评书演员王文玉先生于2023年2月15日在天津辞世,享年87岁。

王文玉自幼喜爱曲艺、戏曲,儿时流连书场茶社的经历,让他走上了一条兼顾相声与评书两种曲艺形式的从业之路。1957年,王文玉正式拜师相声演员张振圻,学说相声,后又拜张立川为师,学说评书。1960年,加入天津南开曲艺团,1962年正式登台开始表演评书。20世纪70年代末期,又调入天津市实验曲艺团,与相声名家刘文亨搭档,表演相声。他们共同创作、演出了相声《追韩信》《啼笑姻缘》《老大难》《请剧团》《学越剧》《打金枝》《劝架》等脍炙人口的精品之作。1986年,王文玉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校内长篇评书专业主任,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培养了许多评书学员。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先后为田立禾、魏文华“量活”。王文玉传统底蕴丰厚,加之有较好的文学功底,曾为中央电视台和天津电视台录制了一些传统相声的音像资料,为相声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声评书有不同

王文玉在相声和评书均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他始终认为在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一辈曲艺人对他的帮助提携,并感恩于他们对自己的言传身教。作为一个相声和评书演员,他深知相声和评书的“同”与“不同”。说相声十岁八岁就可以上台,比如少年时期的魏文亮在东北说相声已有名气,并取艺名“小怪物”;评书则不同,说评书的演员更多是成年人,因此,评书演员多是半路出家,其中既说相声又说评书的有张寿臣、赵佩茹、刘文贞、李鸣岐、张振圻、王文玉等。评书跟其他曲种不一样,它需要演员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十二三岁能说段相声,却不一定能说评书。评书演员二十出头说评书,观众就会不服气而议论,评书行话叫“不押点”。这就要求评书演员必须知识丰富,不然说得干瘪,厚度不够。王文玉认为在曲艺界只有袁阔成先生是个例外,袁先生出身评书世家,自幼随他的伯父袁傑亭、袁傑英和父亲袁傑武(“袁氏三傑”)学艺,在天津、唐山、北京、营口等地演出,14岁便能登台演出,18岁即以短打书《十二金钱镖》《施公案》享名。

当前的曲艺舞台,既能说相声又能说评书的演员少之又少,王文玉之所以能在过去的50年间游刃于两个曲种之间,在于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掌故以及多年在曲艺圈的摸爬滚打,听戏、说书、实践、总结等。他看过马连良、张君秋的《双官诰》,听过刘桂田、刘广文的相声,更是在书场经历过蒋轸庭、马轸华、刘健英等前辈的评书。他总结蒋轸庭的评书结构严谨、悬念迭生,包袱脆尤其抓人;马轸华的评书讲述故事细致,描摹人物生动;他的师父张立川制造气氛好,渲染气氛足,包袱跟得紧。因此,王文玉的评书也吸收大家之所长,传统底蕴丰富,表演沉稳大方,机智诙谐。早年与冯玉春、孟祥光在天津南市等地表演对口评书,新创《回民支队》等新作品,比较活跃,深受观众喜爱。

登台创作皆成功

游走于相声和评书之间使王文玉的从艺经历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王文玉与刘文亨搭档合作了10年之久,使他的新创作品题材更加丰富。同时,舞台表演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创作的第一个段子是《追韩信》,在刘文亨写作初稿的基础上,他们又重新创作整理并演出,在延安剧院的演出,令在场观众到了深夜依然驻足观看,反响极为热烈。之后,他们又创作了《啼笑因缘》《老大难》《请剧团》,并取得了成功。《啼笑因缘》在《曲艺》杂志发表;《老大难》获得了鲁迅文艺奖,并参加全国相声比赛获得表演二等奖、创作三等奖。期间,王文玉为天津电台录制了《春满车厢》。

王文玉无论写相声还是写评书,在创作思路上很少会涉及政治,在特殊时期,他创作过三人相声《一根麻绳》,描写粮店节约面袋捆绳的故事。当时这个段子影响很大,后面他还在天津全市做过创作经验介绍。之后,他写过一些小歌剧,如《红色送煤工》等。虽然当时创作受到限制,却依然阻挡不了他的创作热情,王文玉还创作过相声《儒法斗争》(魏文华表演)、相声《棒打豪门》(孟祥光表演)。20世纪70年代,他与孟祥光历时2年到各地拜访抗日干部、老盐工,协助邵增涛创作了长篇评书《盐海怒涛》。

录制节目为传承

在王玉文的艺术生涯中,他曾为中央电视台和天津电视台录制了多篇传统段子和新创节目,为曲艺留下了宝贵音像资料,更为曲艺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世纪60年代,为培育新人、锻炼队伍,天津曲协请王文玉将《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特写《锤与狮》改编为评书,描写非洲黑人抗击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故事。王文玉非常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对于当时年仅20多岁的青年人来说,改编难度很大,录制成功在于他的创作激情和评书语言。中央台和天津台几乎同时录制了这个节目,自此王文玉几十年间一直为媒体录制各类节目共计上百段。20世纪60年代,他为天津电台录制了反映三条石资本家欺压剥削工人题材的《三条石》,与李庆良录制了揭露资本家的《文明地狱》等新创曲目。这一时期,王文玉的从艺以说新书为主,大多是新创的以反映阶级斗争为题材的节目。

评书既需要演员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同时还需要演员具备极强的编纂能力和提纲挈领的本领。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文玉进入中国北方曲校授课评书,教学间隙,他为天津电台录制了一百四十回的长篇评书《封神演义》,之后录制了《岳云》《童侠彪子头》以及儿童作品《德子外传》。后期,与田立禾共同录制了传统段子《托妻献子》《窦公训女》《俏皮话》《弦子书》等,与魏文华合作录制了《打灯谜》《洋药方》《学大鼓》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文玉的全部录制节目中,他最满意花心思最多的是为天津文艺台录制的京韵大鼓书《金陵十二钗》的作品,王文玉从新的角度细说12位女性的命运并赋予每个人物不同的评介。全书共有14段,每段共15分钟,前面有铺叙,后面有总结。每一段都是他下功夫参考研究《紅楼梦》原著又重新组织的解说词。同时,他还邀请了4位京韵大鼓名家赵学义、刘春爱、张秋萍、陆倚琴为该书锦上添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金陵十二钗》获得了鲁迅文艺奖。王文玉在谈这个作品的创作时提到,说评书不应照本宣科,需要演员根据实际有所发挥,并增加一定的风俗民情、服装、想象、典故等各方面的知识,使评书内涵丰富、不单调。只讲故事,太枯燥,不容易引人入胜,要通过知识的注入使评书生动、活泼、风趣。对于《红楼梦》来说,作为演员很少有发挥的余地,书中的建筑、饮食、花鸟鱼虫,甚至风筝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对于作品的成功,王文玉很是欣慰,在创作过程中,他反复对照史料确保段子的解说词与原著在具体细节上保持一致。此外,《金陵十二钗》融合了京韵大鼓,将京韵艺术融入其中,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王文玉的捧哏风格独具个人特点:说话字正腔圆,表演沉稳大方,机智诙谐。他从事相声和评书行业以来培养了众多优秀曲艺人才,助力了天津曲艺事业的传承发展。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令人扼腕叹息且才艺双绝的前辈。

(作者: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评书曲艺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艺术启蒙(2022年9期)2022-10-08 01:33:06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文学与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26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曲艺(2021年1期)2021-01-15 10:53:12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50
天津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2
蒙养山房评书法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30
《天津之眼》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艺术家(2018年10期)2018-01-25 08:28:24
天津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