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英语有效学习的研究

2015-05-30 00:30裴美仙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裴美仙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目前我国的教育状态已然由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给学生(即教学)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样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共存的现象转变,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学教”的方向,即以“学”为主,“教”服务于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点拨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我们认为,教学的基点、着眼点,终点是学生的“学”,“教”学是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学生会学习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是否有着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是否会体验学习的过程;是否会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如传统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一个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展现在我们面前。由于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国际竞争的空前激烈,再加上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已然由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转变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

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英文为learning approach或learning 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的维度,研究者可以从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三个方面对教与学特征做出判断。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

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事物怎么样动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由此出发,他将立足于“行动”的学习与不确定情境中的探索联系在一起,正是情境内在独特的、积极的,不确定性才能使探索存在并激励和指导着探索的前进。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习兴趣、态度及习惯等,是学习过程的内部物质活动“内化”到心理反映水平的结果。学生把外部的要求“内化”成内部知觉表象概念等,才能主动自觉地完成响应的活动。本课题就是要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化为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题个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不仅为学生能学习,还为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并为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激起创新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提供了空间和激发的可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教师有效地“教”来实现学生有效地“学”。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包括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只有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一)预习导读,注重学法指导,养成预习习惯

“学法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他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提出:“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只有授之予渔,学生才能终生受益。

(二)课堂导学,注重对话交流,学会自主学习

以导促学,让师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和碰撞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随时补充导学案中自己的缺漏,匡扶偏差,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疑惑。预习中的不解,新生成的疑点,导学案中的重要板块“质疑问难”就是专为此设立的,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在教师巧妙的引导组织下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变“注入式学习”为“探究学习”

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

三、变“个体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性的人与人的互动是一种重要动力,是推动学习过程的重要资源。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学习活动成为共同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从而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促成小组同伴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务尽其所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每学期可将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按自然排分成ABCD4个小组。在进行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拟出若干问题,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大类,在男女生两大组、ABCD4个小组之间交叉进行;或者只在ABCD4个小组之间进行。当堂记分,每周、每月、每学期累积分数一次,让学生在“比”中进步。除此而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适当地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临时组成几个小组,互相开展竞赛。如何实施这种合作学习呢?

在采用分组竞赛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时,要注意:[1]及时给每个小组记分,一下课就及时公布分数;[2]对少数不顾全大局只顾表现自己的学生,一方面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及时教育他们顾全大局,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世界教育大变革的态势下,应倡导建立形成一种基于合作、问题、实践、探究、个性、对话和网络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传统习惯了学习方式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进行合理扬弃并科学取舍,意味着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亟需转变某些东西,即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或者说从“以教代学”向“以教促学”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观念上的,甚至是在教育教学体制上的,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是思想上的刷新,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实践过程。显然,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根据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主体现实,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观念和行为的变革与创新。从某种意义上必将有助于为学生的自由探索创造更多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学习资源的便理整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与功能的充分体现,也是基层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热切呼唤。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第1版.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万福,于建福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4]《课程开发与设置》.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