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深洵
【摘要】在“预学,合作,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预学单被认为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有效桥梁,也有观点认为预学单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得数学课堂缺乏神秘感.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于预学单的习得感受,分析预学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预学单
一、研究背景
预学单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方案,与学案相比,预学单强调“预”,即设计的学情出发点是学生新课之前的自主学习;与教学案相比,预学单也强调“预”,即不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的内容.
在“预学,合作,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预学单被认为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有效桥梁,但预学单是否会成为学生作业中的另一个负担?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必要设计预学单?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希望通过抽样研究工作,分析出预学单对于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研究过程
为了了解学生对于预学单的习得感受,笔者选取高一两个班级和高二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预学单为学生的新知学习进行了有效铺垫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预学单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是“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使得听课更有重点”,说明通过预学单,学生对课堂的知识大体框架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学习新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二)预学单对学生数学学习情感起到了正面影响
学生普遍比较认同结合预学单预学的方式,而预学单完成的时间也大都在20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时间内完成.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对预学单的功能认识有一定差異,高一同学对预学单的功能认同更为多元化,不仅认为预学单能帮助自己确定新课学习的重点,更能自行掌握基础知识,也能提升师生交流的效率,而高二同学则大多觉得预学单能有效帮助自己找到新课的难点,提高听课的效率.不同能力层的同学对于预学单的认同度差别不大,但是数学能力较强的同学比数学能力较弱的同学对于预学单的功能认同更有多元化趋势.
(三)预学单对学生数学学习行为改进起到积极作用
调查发现,教师通过预学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课前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习惯,给予了学生释放自己独特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有了预学单作为铺垫,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和效率都比传统课堂明显提高.学生在给预学单意见的部分,比较多的同学提的是“增加提问的区域”,说明学生在经历自主预学后,质疑的意识增强.
调查还发现,预学单的使用提升了学生课堂交流的效率.由于使用了预学单作为思考和记录的载体,学生在进行生生交流时能迅速的找到共鸣与分歧,对交流问题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同时,由于预学单作为学生预学成果的报告,也能为老师如实反映学生在预学过程中的难点,能帮助教师更为准确的确定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师生交流的效率.
四、研究的启示
1.预学单的内容设计应紧扣文本
在预学单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教学参考资料》和《课程标准》,从总体把握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厘清双基,即弄清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从细节上,要紧扣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凸显能力目标和主要的思想方法,问题设计应注重知识的本质,进而再拓展与延伸.
2.预学单的活动设计应凸显多样化特点
预学单的活动设计主要是由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自我检测、学习反思四部分构成,活动设计的多样化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故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知识,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过程,从而更好的让学生投入到预学过程中.
3.预学单的使用应体现铺垫作用,力争提效
预学单能有效的展示知识的框架,能引领学生思考,预学单定位在“导学”和“助学”,因此,并不能把预学单当成课堂工作单,把预学内容当成新授课教学内容.教师在预学单的使用上,应找准定位,避免预学变自学,新课变演练.数学课堂的魅力在于知识探索过程中的神秘感,故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设计有效活动让学生在预学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认知更进一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顾泠沅.青浦实验启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