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有效兼顾学生差异的探讨

2015-05-30 08:13:21王洁
成才之路 2015年7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资源差异

王洁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竞赛机制;教学资源;网络搜索;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97-01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因为每个班的学生虽然年龄、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在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也要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并且能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一、开展合作学习,兼顾学生的差异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一般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划分不是简单遵循就近原则,而是保证每个小组都有几个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习能力弱一些的、性格外向的、性格内向的、回答问题积极的、不怎么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为防止学习能力强的、爱表现的同学独当一面,学习能力弱的、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不积极,我安排了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每一组都选一位组长,一位记录员,一位汇报员,组长负责活动统筹,记录员负责把组员的观点记录下来,汇报员负责把小组的探讨结果展示给大家。而且我要求每位组员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汇报员由组内成员轮流做,这样就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引入竞赛机制,兼顾男女生性格差异

在地理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男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而女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很少。这并不是说女生就不会,就不如男生,只是男生的个性比较张扬,爱表现,女生的个性比较内敛罢了。怎么能让女生也积极、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呢?我根据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入了男女生竞赛机制——男女生PK,比一比、赛一赛,看看是男生厉害还是女生厉害。而且我总是先让男生参加比赛,当男生表现很好时就给他们鼓励性评价并且加分,然后再让女生参加比赛。女生在“要比男生强”的心理下,也会积极表现,拧成一股绳,不甘示弱。比如,我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国的地形”时,把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每一组派几名代表到前面黑板上贴出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的名称。男生组精挑细选了几个学生代表,完成得非常棒;女生组也很积极,而且抱着“一定要比男生强”的信念,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教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很多时候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优选教学资源,兼顾学生的兴趣差异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科、不喜欢的学科,喜欢的学习内容、不喜欢的学习内容,那怎么能让学生都喜欢地理学科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以减小这种差异。比如,我会引入时事新闻、诗词、地理小故事、顺口溜等素材,创设和生活有关的地理情境。

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山脉时,我之前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画出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最后请小组代表到屏幕上指图加以说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好。后来我就反思: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于是,我编了个有关山脉的神话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们笑声不断。紧接着,我让学生解释屏幕上画圈的字词。这样,学生在解释的时候,就对祖国的大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不喜欢本学科的学生,教师就要想办法挖掘生活资源,采用多种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搜索网络资源,兼顾学生的知识储备差异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面很广。在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学生针对某个景点、某个知识点高谈阔论,而有的学生却不知道,只是在一旁倾听,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旅游、喜欢看书,他的经历多,自然就懂得多。而有的学生由于个人喜好问题,地理知识面窄,自然知道的就少。面对这种情况,我想了个妙招。比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家和景点”等内容时,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和景点,然后到网上搜索资料,最后请他们到课堂上介绍。这样不仅让他们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信心,有效地兼顾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差异。这就告诉我们,信息检索技术也可以引用到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参考文献:

[1]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家清.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1).

[4]刘博.启发式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研究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资源差异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4:19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12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