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丽
近年来,东北地区生料地栽香菇受到科研院所及菇农的广泛重视,并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在辽、吉、黑三省有不同面积的重复栽培,均取得了成功。打破了该地区香菇熟料、半熟料栽培的格局,对香菇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熟料、半熟料比,生料栽培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优质高产等特点,是地栽香菇发展的方向。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方法
1.1 畦床制作
一般要求畦床东西方向,使高棵作物起到遮光作用,保湿、通风效果好,香菇产量高。畦床宽50~60厘米,深10~15厘米,长度不限,步道宽60~80厘米。作床时间以秋季为好,生料栽培要求抢早,所以应提前作好准备工作。
1.2 播种时间
吉林、黑龙江在4月10日之前播种,辽宁在4月5日之前播种。气温最好在5~15℃之间维持一个月左右,原则是抢早栽培。如果气温低,可加厚覆土,使土下料温保持8~13℃效果最好。
1.3 播种方法
播种前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修整好阳畦,在畦内撒少量白灰粉;然后,用3%的石灰浸泡稻草4~6小时,捞出风干备用;最后,准备菌种,菌种应严格选择,要求菌龄适合,无杂菌感染,菌丝洁白、粗壮、有弹性,闻起来有香菇菌种特有的清香味。生料栽培的拌料方法及配比与半熟料栽培方法相同,播种量可选择20%~25%,栽培中不同之处是覆膜方法。播种后,在上面覆膜,膜上再覆3~4厘米厚土即可。
2 管理方法
2.1 发菌管理
生料发菌一般需45~60天,其管理的关键是温度,要求料内温度低于13℃,空气温度低于15℃。播种后在料内插一温度计,每天下午观察一次,如温度高于13℃时,应在畦上加盖草帘。在发菌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各畦床发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发菌正常5月中旬可发好。
2.2 转色管理
发好菌后,要及时打包、支拱、上帘。下面的薄膜要盖严,使气生菌丝迅速生长。当气生菌丝爬上薄膜时,进入转色期。料面上产生黄色水珠,再渐渐变成酱油色。这时,要打开薄膜,沾出水珠。通风、透光与沾水相结合,最好在早晚进行,避免阳光灼伤菌丝。这样反复管理,10~15天菌丝由白色转为红褐色。
2.3 出菇管理
转色后进入出菇阶段,其管理的关键是水分。首先,去掉薄膜,每天早晚在料面上各喷一次水,使料内湿度始终保持55%~60%,空气湿度达到75%以上,保证香菇正常出菇和生长。一般,第一茬菇在6月中、下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然后,进入越夏阶段,时间为一个月。此时,水分管理必须加强。否则,料会变干、变硬,从中间断裂,影响出菇和产量。同时,还要加强温度管理,畦内温度超过28℃时,应向草帘喷水降温。遇大雨时,若料面有积水,应及时扎眼放掉,以免烧伤菌丝。秋菇从8月中、下旬开始,到11月上旬结束,一般可出三茬菇。生料地栽秋菇,产量高,质量好。要抓住时机,及时供水,多出菇,出好菇。
综上所述,在生料地栽香菇过程中,只要掌握关键技术,严格把住发菌温度,保证出菇水分,就能取得成功,获得高产。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