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发散性思维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015-05-30 10:48邓春叶
南北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兴趣培养

邓春叶

【摘    要】随着社会需求对数学要求越来越高,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的一步步加重,题型复杂演化灵活多变、内容多时间短,越来越注重效率高效,这让很多学生都无法掌握节奏适应改变。总其原因,教育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忽略素质能力,让学生思维模式固定,缺乏主动地自主学习意识,故教师要着重引导培养发散性的思维、好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引导启发  兴趣培养  分析逻辑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08

数学作为各类应用科学的基础工具,在逻辑推理、预练演算、创新设计等方面,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在社会追求更高更强的技术和思想需求下,对富有逻辑性的创造力越来越重视,这就对数学教育教学给予了新的期待和任务。在这种社会背景和需求下,新课改不断优化、改革,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与社会发展契合,培养适合社会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实时关注教育动态,仔细研读教育教学大纲,不断调整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应用知识。

分析当今高中数学教学的状态,教学任务重,内容多时间短,使得很多老师和学生只注重快速高效地学习法,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例如:通过讲解和记忆经典例题,集中密集练题,在短时间里可以取得明显的成绩提升。但是在后期学习地不断深化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吸收程度的差异会不断变大,小部分学生因本身的理解能力较高,不用老师做多的讲解自己就可以吸收,但如果老師不加以科学规划、系统引导,很多的学生将会很难跨过一个个槛,一旦遇到稍加新颖的题型,就很难发挥和应用积累的知识。在高中学习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法是具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却不利于长久持续地学习,只有建立高效良性的学习循环机制,才能实现提升成绩和个人能力等目标。

1.优点及重要性:相对轻松新颖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大多按照固定模式,老师讲解基本知识点、分类归纳经典例题,学生不断记忆、练习习题,至于能学进多少应用多少,老师再也无法把握,这样是不科学不负责的。对学生长远的培养和发展,应该是以一种活跃和递进的方式,如同一个池子需要有流水和营养,才能够培育生命作物一样,学生才能从中找到提升点和动力,不用刻意强调和追求学习,自然而然地就同登山般向前迈进。而发散性思维就是在科学的引导和启发下,给予学生学习动力,例如:学习探讨小组的建立,可以在同学们之间形成凝聚力,在互动中相互切磋,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使得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活泼持续性强,也易于开启学生不同思考点,培养学生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自发自觉地时刻保持探索钻研精神,建立起长效高质机制,实现长久发展的良性循环。

分析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其发散的分析力,清晰的逻辑力,严谨的推算力,但在没有掌握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时候,这些往往会是束缚数学学习的挑战,所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只有拥有适应不同阶段学习的思维方式和技巧能力,才谈得上产生兴趣自主学习。在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机制后,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开启他们的数学大门之旅,才是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切忌一开始盲目的用高考给学生打鸡血,这样到后期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学生对学习愈加感到疲倦的时候,就会对这样的高考激励模式越来越反感,硬着头皮学习对最终结果是有十分大的影响的。

2.具体操作方法:科学性和持久性,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

思维看不见摸不着,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就更加模糊,考验着教师要有洞察力和规划力去不断完善,以及足够的耐心坚持这一理念。首先要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研读新课改教学要求,了解学生基本水平,从而才能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其次不要一开始就用呆板的规律知识,复杂抽象的数学分析计算把学生吓退,刚开始时适当的降低教学门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古语云“学之不如乐之,乐之不如好之”,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再者要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融于数学学习中,这种主人翁意识是相当重要的,而在课后,不论是教师批改作业,还是与学生探讨分析题型的过程中,都要注意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要片面赶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实际吸收消化的量和质,这样也会给予学生囫囵吞枣不加深究的暗示,严重阻碍教学提升和学生进步,也让学生成为了为任务而学习的机器,严重打击了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对长久持续的发展危害性巨大。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课改中重点和要点,在这些上面花适当合理的精力和时间,教给学生更多的解题思维和方式方法,为学生扩展视野,开发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精神,也高效高质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然,教育教学思维和方式好不好,得用实际效果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反映在成绩水平是否稳定提升上,在不断吸收经验和总结意见过程中,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选择重点和考点,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地提升学生技巧。毕竟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周期短,高效高质更加适合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这样学生也越容易认同这种长久持续发展的机制。如同在强调素质养成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有了发散型的思维以后,还要有应用和发挥的能力,才能最终实现培养的目的。也只有思维和应用相互融合相互递进,实现壹加壹等于三的模式,在具体情况中得到充分发挥,才是一种科学持续有效的发展。

2.张弛有度,学生思维要具有可控性,切忌出现跳跃和混乱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有遇到这样的状况,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能够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识点,自己也懂得如何巧妙运用各种技能,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解题思路不明确和混乱的现象,或者逻辑运算大而化之,在一些得分点上大意失分,并没有将自己的实际才能反映在卷面上,这是十分可惜和遗憾的事情,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纠正学生的态度和习惯。

总之,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吸收最新教育思想,融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同事的建议,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兴趣培养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