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存
[摘 要]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影响表现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他们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到上机实践都努力准备,并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表现出乐观面对、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因此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提升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23
何谓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它不属于技能,也不代表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特定任务时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它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动机过程和选择过程,从而影响行为目标的设定、活动的选择、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及其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分层教学、综合评价,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按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然后尽量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尽量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目标要求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操作技能、探索的积极性、审美能力、组织能力、设计能力等。多元化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好的一面。
对于确实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则可进行个别辅导,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
肯定学生表现得好的一面,尤其能够帮助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其自我效能感。
二、自主探究、合作感悟,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成功的经验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会使人降低效能期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不满足书本知识,总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强烈的求知欲望。个体看到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反之,如果个体看到和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遭遇失败,特别是付出很多的努力之后仍然失败了,会让他们降低自己的效能感,觉得自己也没有成功的希望。为此,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鼓励他们自己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节课给学生留下任务,让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适时加以点拨。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如果直接要求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一些胆小的学生可能会紧张、焦虑。为此,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完成一项任务,最后合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报刊作品。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总是找借口推脱任务,但是在小组成员的劝说和帮助之下,到最后,基本上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拿出一个完整的作品来,有些小组的作品还是相当优秀的。在这种群体性的合作学习中,个体接受了某一个任务,由于周围组员的劝说和帮助,往往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创设平台、共享资源,发展学生自我效能感
信息技术课具有应用性、实用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东西能够即时、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网页上有许多精彩的动画,你如何利用合适的下载工具把它下载下来?略有些电脑知识的学生接这个任务时,自认小菜一碟,可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还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右击下载,这样任由他们探索一番,教师再稍加点拨,就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跟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都紧密相关的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多多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最后教师有选择性地将学生的“小成果”通过打印或者上传到网络等方式进行展示或者把学生的作品用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能带给学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体验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激发、提高、发展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影响。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