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珍珍
【摘要】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是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选题策略 组织策略 指导策略 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7-01
语文探究性作业因其性质的特殊,涉及的知识层面的多样,问题来源的不一,可分为不同的作业类型。如根据自主获取知识信息的程度,可分成接受式探究作业和发现式探究作业;根据完成探究作业所需的时间,可分为即时性探究作业和延时性探究作业。本文试图从探究性作业的教学策略来具体阐述探究性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题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科学研究活动。所以确定探究性作业要坚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科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服务和服从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探究性作业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适宜开展一些太成人化和功利性的课题。开展活动时除了紧扣语文学科的问题设计外,还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以便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热点,确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探究课题。其次,每学期还可以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究”,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再次,教师提供一定的选择范围或若干参考题型,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如学习了《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后组织学生探究“我们身边有多少‘桥”。高年级学生学了《五月端阳》、《草原》之后可以开展“香包和端午节”、“画家和颜色”等作业练习。
二、组织策略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班级授课制的学习,它更开放、更灵活。采用“独立——合作”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收益很大的教学策略。探究性作业过程既需要学生独立地思考探索问题,同时也需要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语文探究作业中,语言所蕴涵的情感体验,有些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这些情感只有经过自己独特的体验,才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另一方面,儿童在不受众多背景性的信息干扰下,感受和见解往往会更加真实、自然。这在语文的课文朗读教学中,尤为可贵。如《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如何读这句话,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中心的不同感受。学生甲: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学生乙: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学生丙: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探究,对这段话有不同的感受,对这段话的朗读处理也就不一样,像这样不同的情感朗读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前提下才能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此外,在探究作业过程中,由于大家知识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的区别,每位学生对所见所闻都会有不同的所感所思,每位学习伙伴的探究积累就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独特的学习資源相互交流,就会达到“资源共享”的优化组合效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使学生建立相互倾听、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如前面提到课文内容拓展类的探究学习,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较合适;那些社会热点调查类的探究活动则以合作性学习为宜。
三、指导策略
探究性作业强调学生的自主尝试性,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美国劳伦斯中学创立了一种“自主研究”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在教师帮助下学生独立尝试某项课题研究。自主研究模式的程序是:确定研究题目——搜集资料并制定计划——分析资料并实施计划——撰写研究报告。该模式特别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的每一个环节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在探究作业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互为作用的组成部分,学生是探究活动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创造者,师生是共同开展探究活动的新型伙伴关系。
四、评价策略
探究作业的评价同一般的学习评价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参与情况的评价,注重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力发展的持续情况的评价。《标准》中建议:“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指导思想。每个学生的能力及智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反映出来的作业也肯定参差不齐。探究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尝试,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努力情况,着眼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