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许多专业都开始了国际贸易的相关学校模块,以期给学生多一个就业选择的方向,也符合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国际贸易模块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操作性为主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本文论述了非外贸专业进行外贸单证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非外贸专业《外贸单证》课程改革对策。
【关键词】外贸单证 课程改革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74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53-01
一、非外贸专业此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高技能课程的效率
在高职院校,尤其是沿海高职院校,许多专业都开设《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对于非外贸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的开始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另一个领域并可能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增加一种选择。当前研究的课程改革多基于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情况开展,对于非外贸专业的这门课程建设却一直未有进行,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所用的教材也是外贸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合非外贸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外贸专业的此门课程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外贸专业的项目课程无法照搬到外专业
把国际商务专业已经建好的项目化课程照搬到其他专业是不具可行性的,原因在于非外贸专业是把外贸方向作为专业学生的一个就业模块加人到培养方案中去的,所以分配的课时一般只有30课时或45课时。而国际商务的此门课程由于是核心技能类课程,设置有60课时,无法全部照搬。另外,国商的课程已全部改革为项目课程,任务导向的形式,由于国商专业前期有大量的国际贸易实务基础和其他几个项目课程的配合才能达到效果,而外专业没有这些保障和支撑,多半只选择以《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其前续课程。这样的情况下,非国贸专业的外贸单证课程改革只能通过其自身完成。
3.课程建设没有反映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融合的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依托课程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内实训设计等方面探索和研究人才培养路径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非国贸专业的课程建设一直没有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开展研究,现行的做法的通常是把国贸专业的内容直接进行删减就移植到非专业的授课中去,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体现多模块学习的目的,违背了专业建设中限选模块建设的初衷。学生对外贸模块的知识的掌握多半用来应试,对技能的掌握一知半解,无法达到外贸行业的要求。
4.教材没有达到课证融合的要求
现行的教材由于都是向着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方向靠拢,课程建设建立在前期已经开设了充分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假设的基础上,故而对基础知识部分省略明显,非国贸专业的学生用起来很吃力。加之部分同学有考证(外贸单证员)的需求,比如应用英语和应用日语专业全部要求考外贸单证员证书,其他专业也有部分学生有此需求,所以外贸单证实务的课程改革除了满足学生的技能培养外,还应满足获取基础技能证书的需求。
二、基于复合人才培养的《外贸单证》课程改革对策
1.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领域
由于针对的教学对象是非外贸专业的学生,所以要进行前期调研,通过调查往届学生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工作的情况,分析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范围。通过调研结果,建立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外贸单证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打破传统真对所有岗位而设计的“大而全”的知识体系,针对非外贸专业的主要就业群体开展研究,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并结合学生的考证需求,使课程成为理论和实务内容兼备,知识和技能培养并存的普适性技能课程。
2.组织教学资源和建立课程标准
在整合的基础上,把外贸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入手,进行知识和技能分析,形成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路,要建立在非专业学员进入外贸领域多数从事的岗位和职能出发,课程内容不以“大而全”为目标,而是以岗位需求为蓝本。课程改革要体现课证融合,非外贸专业的学生,有些学习此课程希望能够获得外贸单证员等职业技能证书,以期在日后工作的时候增加自身实力,因此开发适用于高职学生非国贸专业的适用教材也势在必行。新的教材内容应体现课证融合的原则,同时,也应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取应结合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的内容,把知识点融入技能操作的过程中去,兼顾理论和实践。
3.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块设计
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学习领域,应研究应组织哪些项目教学和课程教学来满足知识和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和课内实训项目,整合课程内容,并研究合适教学项目的教学法。设计能够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项目,选取非专业人员进入外贸领域的典型案例设计任务导向型的课内实训项目。现在非外贸专业设置的本门课程的课时都是在30课时左右,要据此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内容需涵盖理论考试的部分又需要兼顾专业技能培养,所以本门课程的授课需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理论的教学部分要紧扣国际单证员考试的相关内容展开,对于实践操作的部分需要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模块,形成任务导向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进行项目评价方案的改革,综合考虑知识掌握、制单技能、证书获取等几方面的因素。
4.按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操作的部分按任务驱动方式实施
非外贸专业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理顺专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此课程和自己专业的关系。从内在联系来讲,外贸课程和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应用英语、物流等专业都有密切的联系。其次,进一步提升理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更好的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通过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层次清楚的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最后,深化调研,通过调研反馈修正项目,完善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授课时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职业技能。同时,可加入后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操作的环境中强化技能掌握。
5.知识与技能并重,完善考评体系
《外贸单证》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课程的考核既要考虑学生们想考取国际商务单证员技能证书的需要,又要考核学生们的技能掌握情况,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就要做好课程考核方案的相关技能标准。课程总评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加权构成,过程性考核以平时的技能操练情况为主,因此需设计平时的技能训练标准,期末的试卷考核应参考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合内容,把课证融合落到实处。可尝试采取教考分离形式,把单证员考试内容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去。
参考文献:
[1]阙勇平.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 ( 4) .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0( 3):1-4
[3]王若虹.利用人才成长规律培育高技能人才[J]. 经济师,2009( 8):210
[4]王振洪.适于浙江外贸转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创新[J].劳动经济评论,2012(3):142-155
[5]丁玉梅.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