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林
【摘要】体育对人类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在学生一生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体育教学 品德培养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4-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促使其成为人格高尚的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实践法: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品德,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
1.2.2 文献法: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指导办法。
本文作者在体育教学中秉承着“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实践研究与分析以及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与学习,最终使其科学指导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落实
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其次,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充分尊重学生身心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2.2渗透德育教育要摒弃形式认清德育教育本质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为、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积极的态度、健康的思想和正派的作风,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所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
2.3 健康向上的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人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2.4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而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又要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建议
3.1.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件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规范示范、规范板书、规范仪表、规范行为、规范环境。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3.1.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
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3.2研究结果
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加深对德育教育认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探索杂志 2000年4月刊ISSN:1002-0845 CN:23-1134/G4
[2]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季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