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1-02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普通的现象。但细细观之,却也是心态种种,气象万千。有的老师话音刚落,“刷”一声,顿时小手如林;有的老师再三启发,仍不见“一草一木”;有时孤芽独秀,有时三三两两……有的小手刚刚露出桌面,似举非举;有的小手端端正正在课桌上挺立,显得从容自若;有的小手高高举起,充满自信;有的把手臂伸直了仍嫌不够,使劲往上举,身子倾斜着;更有甚者,屁股干脆离开了座位,半蹲半站,生怕老师看不到……
其实,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不论针对什么,只要心中有“问号”,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注意力便自动设为。因此,课堂提问很有艺术和讲究,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会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还能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通过以下课堂提问艺术,来展开学生想象翅膀。
一、提问要新颖别致,注意趣问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二、提问要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
三、提问要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是:“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四、提问要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与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如:第十一册《草船借箭》课文最后写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赢得了一个什么结果?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逆向启发式提问,对学生在思维上的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提问要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六、提问要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例如:第十册《丰碑》的学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本来自己是发棉衣的,然而他却因为没有棉衣穿被活活冻死了,你说他是傻还是不傻?为什么?在激烈的讨论和相互的交流中,有的说傻,有的说不傻;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最后根据他们说的理由,做正确的总结性的评价。采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七、提问要培养创新精神,注意开放性
开放,主要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多种可能,而要求学习者自行推断。开放性问题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条件到结论的思维距离均开放。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标准性和唯一性。
如:第十一册古诗《泊船瓜舟》就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设计:“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再如本册《向命运挑战》设计的问题是: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的,唯一的,老师通过这些开放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八、提问要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感知只能获得直接经验,而产生的问题才是促使学生探究、学习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就不能真正诱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热情,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进行钻研和思考。由此可见,问题产生于实践,它是诱发学习的真正动力。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感知中观察思考,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在教学设计中抓住“问题”这一线索,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尝试解决的方式和方法,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智力性和操作性活动来丰富课堂调动学生创新的欲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智慧和才华就会得到张扬,潜能与情感就会得到挖掘和升华,课堂就变成了学生向往的场所,变成了儿童智慧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