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莲
【摘要】在新时期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要符合时代特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是本次课改的首要目标。本文将从新课改背景下验证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其本质进行相应的分析,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索出一套新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 有效性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各地正全面推进新课改,高中英语面临着从初中向更高层次的英语教学过渡,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为素质教育吹响了号角。在课堂上的教学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质量,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原有的老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质
在高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起高中课程本身的教学理念,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独特性和自身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当前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以客观实在和相应的教学规律为基础,通过较少的课时和精力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使得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高效的完成英语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达到对学生综合英语知识水平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的实现素质教育。
三、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特点
1.具有“生成性”。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着重强调了互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不仅仅是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按照规划进行简单的教学,而是要进一步的开发与丰富整个教学过程。一个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这其中无疑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来获取有效的信息,这样便于快速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2.运用恰当的课堂用语。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用语的使用恰当与否,通过合理高质量的课堂用语的使用,为学生提供较为容易接受的信息,引导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从而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具有“脚手架”特征。所谓“脚手架”理论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本人无法对自己学习的情况有明显的了解,很难克服一定的学习难度,只有在同学或是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才能顺利的实现教学目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应的顾及这样的学生的水平和自身的潜力,通过构架一定水平和质量的 “脚手架”,来帮助这样的学生实现进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英语有效性的策略
1.提升教学准备层面的有效性。对于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是通过前期的准备,通过对课程和学生的了解,顺利的做到教学准备有效性,这样的有效性是保障整个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教学准备关乎着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只有做好这个方面的准备,才有可能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优质的保障。
2.提升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有了前期的教学准备,此阶段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对课堂英语知识的充分掌握,整个教学阶段的灵魂与精髓主要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依靠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新式的教学方式,将个人情感与教学内容充分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老师通过教学评价来实现对学生的鼓励,尤其是一些正面的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引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4.进一步提升教学反思方面的有效性。一节英语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堂英语课的教学完成,在英语教学中不仅只有初期的准备,还要有相应的实施教学环节,老师与学生相互评价环节,最后还需要一个反思的环节。也就是说,英语教师在这一节英语课结束后,还需要将自己在课堂上的过程、感受以及学生对于自己课堂内容的反映记录下来,为自己的教学总结提供一个积极的反思,为下一堂课甚至是后面的英语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为进一步增加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铺垫。
五、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新课程改革来完善对高中英语的素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为有效的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增进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及时的应对学生的课堂反应,只有这样方能做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法改革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4).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吴欣.有效外语教学策略研究及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7,(1).
[4]曾葡初.教学模式建构与高中英语单元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3).
[5]周德藩.素质教育论教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