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万山岩雕(岩画)游记

2015-05-30 07:59张嘉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山岩万山岩画

摘 要:万山岩雕是台湾岛内唯一的一处岩雕遗址,也是台湾政府官方认定的第七处古迹。万山岩雕以人面像、凹穴、同心圆、涡旋纹为主,目前共发现4处岩画点14幅岩画图像。万山岩雕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岩画图像将为南岛语族的文化发源和迁徙提供基础。

关键词:台湾;万山岩雕(岩画);南岛语族;蛇崇拜;人面像;凹穴;旋涡纹

2015年4月本计划对台湾万山岩雕进行考察,由于雨季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只能徒步进入山体,往返需四天。尽管不怕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但听说那里还常有毒蛇出没,我有点胆怯,故未能进入万山深处,亲历万山岩雕。但有幸在高雄市茂林区万山脚下考察了高山族原住民(目前高山族原住民仅有400余人,住在万山山麓的村庄之中,守护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苍山)、之后又参访了高雄市文物局和位于台东的台湾史前博物馆等,对万山岩雕进行了初步了解和资料收集;并对台湾博物馆文创产业进行考察,发现以万山岩雕为主题的文创颇具新意。

万山岩画位于台湾高雄市茂林区中央山脉的西侧,濁口溪上游,海拔900-1400公尺,山中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目前发现的万山岩画点共有4处,分别是:1978年高业荣,首次发现一处岩画点,根据所在地点的地名命名为“孤巴察峨”,1979年发现的“祖布里里”,1984年高业荣和刘益昌发现“莎娜奇勒娥”,2002年发现“大轧拉乌”。2008年在岩画遗址考察时,又发现“祖布里里”有一新岩画点,以及“大轧拉乌”三幅新的岩画,到目前为止,万山岩画共计4处岩画点,14幅岩画图像。2008年2月22日万山岩画被指定为台湾官方确定的第七处遗址(在台湾,目前官方确定的遗址共七处)。被官方确立为遗址的依据为[1]:

1.万山岩雕图案母题具有族群文化发展的高度价值,同时具有高度叙事的意涵。岩雕母题有具体构图,非为杂乱无章即兴之作。族群社会利用图案母题表现故事,显示该社会已有高度发展:万山岩雕群遗址在文化人类学、建筑学以及相关台湾南岛语族研究上有重要意涵。

2.为岛内唯一之大型雕刻遗址。自1970年代学术界开始研究以来,历经民族学、人类学、艺术学等不同学科之研究,已具有学术研究之初步价值,开创了台湾岩雕研究之领域。

3.就考古学来讲,岩雕之技法、母题及其相关之组成,均具有丰富的意涵。

4.万山岩雕群遗址在台湾具有数量上的唯一性。

5.除部份岩雕本体受自然风化及人为损害外,岩雕本体及周围环境,仍具完整性。

6.岩雕具有独特性且深受国人瞩目,有其特殊之展示教育意义和潜力。

7.为台湾唯一的岩雕群,在大陆及太平洋地区都有类同之文化体系。未来,万山岩雕群遗址有跨国研究之意义,并可能与南岛语族之起源研究有关。

从1978年高业荣教授首次发现万山岩雕以来,对万山岩雕的考察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岩雕点发现。曾逸仁、许胜发对万山岩雕进行了三维扫描记录和人类学、考古学视角的研究。根据高雄市文物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台湾万山岩雕发现及研究历程如(表1)。

万山岩雕中关于孤巴察峨和祖布里里的来源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拉巴巫赖(Laba—U--Lai)祖先娶了异族的女子为妻,这个妻子趁拉巴巫赖外出时,引来了百步蛇,并煮熟食用。后来,这个女人吃蛇的恶行被拉巴巫赖知道并被赶出家门。她走到孤巴察峨和祖布里里岩雕处,等待丈夫回心转意接她回家,这工夫就用手指在岩面上作画。最后等不到丈夫就只好沮丧地回娘家。在万山岩画周边地域一直有蛇崇拜的习俗,在高山族、鲁凯族、排湾族中都有以蛇为主题的民间美术作品遗留。如图3,是万山岩雕的入口处,两边的墙壁有以蛇为造型的装饰图案和人物。

1.孤巴察峨 Kopacae(TKM1) :人面像、蛇纹、涡旋纹

孤巴察峨在原住民的语言中,意思为“有图案的石头”。孤巴察峨岩画点有多种不同的主题在同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图4)。在鲁凯族和排湾族中,涡旋纹被看作太阳的符号,象征着宇宙中的灵力。人面像和凹穴象征着生殖崇拜和巫术功能。在原住民的观念中,人面像是百步蛇湖神(aididinga)的化身,孤巴察峨的整个画面描述了鲁凯族的祖先自湖池云雾中诞生的古老创生神话。

2.祖布里里 Tubulili(TKM2):凹穴、足掌纹

祖布里里岩体呈现三层阶梯状,在横向的平面上刻有足掌纹、凹穴,其中足掌纹由密集的点敲凿组合而成,有的足掌纹上有一条或两条斜线,并有图形的叠加现象。整个画面中纹样的视觉导向为从左向右,台湾本土的岩画学者认为这是在描述部落迁徙时的方向和路径。

3.莎娜奇勒娥 Sanaginaeh(TKM3):凹穴

莎娜奇勒娥岩画点由两块砂岩构成,两块砂岩的裂缝之中有人为的石板叠砌;岩面上有凹穴和沟槽;在台湾,凹穴具有“本源”的意象,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在凹穴中穿插的抽象线条表示了部落的发展脉络和繁衍。

4.大轧拉乌 Takalravoe(TKM4):人面像、人形、网格、涡旋纹、凹穴

目前,在大轧拉乌岩画点方圆200公尺的范围内,已发现10处岩雕,是整个万山岩雕群中数量最多且最密集的区域。大轧拉乌有人面像、人形、网格、涡旋纹、凹穴、同心圆、蛇纹,其中凹穴数量较多,在人面或人形中,又有头部呈菱形的人面像、蹲踞式人形、怀孕状人形。由于受到雨季降水的影响和地势的特点,大轧拉乌不适宜长时间的居住,故很难形成大型聚落,当地民俗学家认为此处为原住民间歇性停留的场所。

许胜发、曾逸仁、徐明福、高业荣合著的《从周边聚落发展推论台湾万山岩雕群可能的创作所属族群》一文中对万山岩雕的地理环境、周边考古学资料、民族风情和神话传说进行了研究,几位台湾学者认为:万山岩雕群坐落位置皆属于适合耕作或发展成聚落的区域,因此,抵达此区的族群应与农业垦拓有关。此外,在万山岩雕周边发现了夹砂红陶,就民族学资料而言,“万山岩雕区的地理区位正位于南邹群、鲁凯族下三社群、布农族郡社群等族群势力范围的交会区域,其中南邹族可能较鲁凯族下三社群更早活动于此区,布农族郡社群则可能迟至19世纪中叶之后才进入此区”。故万山岩雕的制作族群应该是与鲁凯族、排湾族具有同源性文化的族群,而这一族群抵达万山的时间可能已经进入了金属器时代,制作岩雕的目的则与农耕及宗教信仰有关。

注释:

[1]http://khm.gov.tw/exhibition/rock/taiwan04.html.

[2]相关资料由台湾高雄市文物局提供.

参考文献:

[1]David S Whitley,2011, Introduction to Rock Art Research(Second Edition),Walnut Creek: Left Coast Press:221.

[2]Jean Clottes,2010,Cave Art,London,London: Phaidon Press:19.

[3]高业荣,万山岩雕,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 2011.

[4]许胜发,曾逸仁,徐明福,高业荣.从周边聚落发展推论台湾万山岩雕群可能的创作所属族群2014(学术交流,未发表).

作者简介:

张嘉馨,中央民族大学民 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专业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系印度岩画协会(Rock Art Society of Indian)成员。

猜你喜欢
山岩万山岩画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团长回村
秦直道
白山岩 倾情养路30年
流言
HPLC法同时测定天山岩黄芪中4 种异黄酮
快乐闯关
昨天
孜孜荣岩画
岩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