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尺度

2015-05-30 04:06邵妙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摘 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环境有了十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不仅仅带来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逆城市化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现代建筑在追求城市效率的同时,忽略了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严重缺乏对人的关怀,其突出表现就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缺失。在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中城市公共空间视觉尺度是其中值得注意的方面之一,文章主要就这一内容进行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视觉尺度;空间尺度

引言

在建筑设计中尺度所探索的就是建筑与人和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这种比例关系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城市公共空间拥有十分灵活的可雕塑性。近几年来设计师在对城市公共空间中各个要素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都只是根据个人经验来定。这种经验尺度是设计师从生活、工作、感知中累积而来的。本文主要以广场为例,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尺度进行研究。

一、视觉规律与空间尺度

(一)视觉基本规律

知觉力是人的生理本身的活动与行为性的力量。运动直觉是视知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局部运动、整体运动等。运动直觉与形状直觉、眼动、立体直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空间尺度认知规律

人类的空间认知规律就是不同的空间规模应对着不同空间的尺寸,并且还具有不同空间认知的方式。一般尺度可以分为绝对尺度、相对尺度、精度等。空间尺度认知规律的特性可以分为相对性、选择性、组织性以及常恒性。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尺度——以广场为例

(一)空间尺度

广场的空间尺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功能尺度以及视觉尺度。其中功能尺度是满足人体工程学和各种设计规范条理所进行的,能够满足使用体验的一种尺度设计。空间尺度同时也是实现广场设计价值的重要基础[1]。而视觉尺度则是在功能尺度基础上对尺度设计的更加高品质的要求,不须具备满足人们的视觉体验与效果。视直觉是人们体会感受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广场的空间设计过程中不管是宏观要素还是微观要素都应该通过视觉途径来给人传递一种美的享受。

(二)城市广场分层次尺度设计

1.宏观尺度

宏观的空间尺度其实是不包括在视觉尺度范围内的,但是其是作用于视觉尺度的,这是由于其限定了空间平面尺度的大小[2]。在城市广场的尺度中,宏观尺度通常被认为是最大的尺度。在宏观尺度的层面上一般需要根据城市规划对相应区域的区域功能、交通设施等方面的规划需求来对广场的规模、功能等进行规划设计。基于城市的角度来讲,城市广场的宏观尺度设计内容包括广场级别的定位、规模的选择和整体形态设计等重要因素。城市广场级别可分为城市级广场、城区级广场以及街区级广场三个类别。城市广场的宏观尺度设计可以控制在1-4公顷左右。具体的尺寸规模要考虑广场周边要素的影响、广场的功能定位等。所定的尺寸规模要让广场具有足够的亲和力,并且满足人们对广场的需求以及视觉功能。

2.中观尺度

城市广场的中观尺度包括广场的基面长度、基面广度、边围高度等等。基面主要是指城市广场所处区域内的地面。基面长度就是底界面长的边尺度,基面宽度就是底界面宽边的尺度。边围高度就是广场周围能够起到围合作用的建筑物或植物等[3]。针对矩形广场来说,主要的景观轴线一般都是与广场的长边保持平行的,主景观节点大多布置在景观轴线上,因此可以起到视觉的牵引作用,人们一般都是沿着景观轴线来打开观察的视野。在控制广场基面长度与宽度方面,通过详细的分析以及根据水平视野的特点可以得出,当水平视角的范围位于40度-60度的时候观察者的视觉感知效果最佳,因此广场基面的广宽比范围应该在5:6-10:7之间。在控制广场边围与基面的进深比方面,经过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出当基面深度与边围高度为2:1、垂直视野仰角为27度的时候,视觉上的封闭感最为舒适。对于占地规模较大的广场,当基面深度与边围高度的比值为4:1的时候,广场中央即为最佳视野点。中观尺度主要包括广场的基面长度与宽度比和广场进深与广场边围高度比,这两个重要的数据是影响广场视觉体验的重要因素[4]。

3.细观尺度

城市广场细观层面中的景观要素的尺度与广场的使用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观尺度将会给人最直接的视觉体验[5]。同时,细观尺度还能够弥补广场在宏观与中观尺度上的失误。细观尺度可以分为景观设施尺度与服务设施尺度,分别包括软质与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包括植被、水体等,硬质景观包括座椅、铺装等。水体尺度:一般来说面积比较小的水面比较适合用静水,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则可以进行动态处理,以营造良好的意境。水池深度方面在保持0.3-0.6m的时候可以利于水循环,并且保障儿童玩耍时的安全。植物尺度:绿色植物需要根据广场的位置来具体选择。人活动的场地的植物应该选择尺度较高,树荫浓密的树木,树下净高应该大于2.2m。座椅尺度:非正式座椅的高度可以维持在40-75cm左右,座椅表面要尽量平整,尽量满足人们的舒适度需求[6]。

(三)特殊群体尺度需求

1.老人的尺度需求

老年人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安全性。由于老年人反应较慢,行动不够敏捷,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兼顾到安全的因素,在尺度方面进行适当的把握。例如,在设计坡道的时候要把握坡道的尺度,坡度最佳的比例范围在1:16-1:20之间,并且要做好防滑工作。2)可休息性。基于满足老人休息时的舒适度,休息处应该设置在能通风但非通风口处,要阳光充足且有树木遮蔽。每100 米应该设置一个休息点,方便老人能够找到休息的座位。3)易识别性。老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对方向的判断能力会相对更弱,因此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广场标牌与设施的可识别性,以给老人提供活动空间的识别性。

2.儿童的尺度需求

儿童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活动场所的设计。儿童一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较重,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出既能够满足儿童好奇心理又能够保证儿童活动安全的场所[7]。例如,在设计栏杆的时候要考虑到阻止孩子钻进钻出,儿童的头部直径大约在14cm左右,为了防止儿童钻入栏杆,栏杆的宽度应该低于11cm。2)活动设施设计。在活动设施设计中主要是考虑到儿童的安全性以及与自然接触的充分性。例如,在设计活动设施道路的时候要恰当把握尺寸,宽度应该在80-150cm左右,以满足儿童的需求与心理。在植物选择方面不仅要选择可以遮阳的大树,还要适当选择儿童喜爱的灌木。

(四)广场用地构成与规模控制

1.铺装场地

铺装用地一般为简单的平面用地,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活动需求。根据铺装场地的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多用与专用场地两种。多用场地不需要专门的设施与特殊设计,专用产地就需要有一定的设计要求,如儿童游乐场地等。铺装场地应与广场面积保持一定的比例。用地规模较大的广场则可以根据适当的比例减少活动用地,增加绿化用地[8]。

2.绿化用地

近几年来绿化用地在城市广场中所占据的比例大幅度提升,通过合理地规划广场绿地可以实现区分、遮蔽、导向等多种功能,还可以渲染广场的氛围。绿化用地比例应伴随着广场的尺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来说,用地规模1-3公顷的为大型广场,其绿化率为30%-50%。用地规模大于3公顷的广场,其绿化率为60%左右。

3.通行用地

通行用地是指人车通行时所使用的空间。根据广场的规模,主要的广场通行用地应该兼具通道与消防的功能。其宽度要保证车辆的双向通行,即为3-6m。广场游园通道宽度则只需要考虑人体以及人与人的社交宽度即可,即为1-3m。

4.附属建筑用地

附属建筑用地是指广场中建筑基底所占据的土地,其可以分为服务类、游憩类、公用类、管理类等。不论广场用地规模多大,附属建筑用地的比例一般都在1%-2%左右。

三、结语

在城市广场空间的设计中,对道路、台阶、座椅等重要元素均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其使用要求则会导致功能流失。尺度感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展现,更要包括精神方面的体验。人们对物质的体验是尺度形成的依据,而要提升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视觉体验就应该在科学合理的尺度感下开展设计。对视觉尺度的研究结果可以给设计师提供重要的参考,应尽可能避免由于尺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城市公共空间视觉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1]甘伟,邱岚.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行为研究——以武汉市鲁巷广场及其周边环境调研为例[J].中外建筑, 2011, (09):90-93.

[2]刘华英.城市公共空间的规训功能——以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 2010, (01):88-92.

[3]曾一果.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与再造传统——社会转型与大众报纸的“城市叙事”[J].国际新闻界, 2011, (08):55-62.

[4]孙静, 欧阳勇峰,吕金阳.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南宁市城市家具设计方案研究——以南宁市城市公共空间的座椅为例[J].广西轻工业, 2010, (12):119-121+188.

[5]杨倩,丁平.城市公共空间的大博物馆意义——论徐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融合[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2):193-194.

[6]肖琼,Georges E.Sioui.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意义研究——基于加拿大原住民人口城市迁移视角[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0):104-108.

[7]肖琼.论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基于加拿大城市原住民中心的功能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04):53-56.

[8]赵景伟.大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立体化交通的整合——以轨道交通枢纽和中央商务区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 (04):715-720+737.

作者简介:

邵妙馨,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观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行为模式探究
“士—绅—商网络”与都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分析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楚河汉街的城市符号及公共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