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强
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越来越需要城市公共空间,人是公共空间的活动主体,所以要从以人为本出发,充分考虑人的活动、心理和需求。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的行为;活动
目前,在大多数城市中,公共空间主要采用功能主义规划的原则,但却缺乏对人的心理、交往等细节的设计。因此,市民对很多公共空间的设计不甚满意。所以,很多城市空间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和人的行为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城市设计的发展,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1.认识公共空间
具有公共性质和社会性质的设计称为公共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社会活动的场地、环境和舞台,同时它们也是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会所设计等重点关注的对象。现代社会以工业化大生产为特征,强调的是现代工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大众消费和生产为纽带的关系。然而会所设计以现代经济制度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必相互熟悉,而更强调相互间的协作关系。特别是在现代城市当中,经济制度和城市制度决定了人的职业构成和分工,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化。陌生化一方面有力地保证了私人空间的私密性,但也强烈要求具备交流、参与功能的公共空间出现。这类公共空间应该具备游行、集会、演说、交易、观赏等功能,而空间也由于这些活动而具有了公共性特征。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理想的活动空间。如娱乐、办公、购物、观赏、旅游、餐饮等室内活动空间。它具有满足相宜的生活行为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功能,与此同时,也能间接满足个人、家庭生活方面的需求。公共室内空间与人们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行为最为接近,要求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创造符合人们进行各种社会生活行为所需的空间环境,并保障人们的安全、无障碍,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2.公共空间的三要素
2.1活动主体
人是活动的主体,是空间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空间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这里的活动主体即人类,包括了不同的年龄,不同阶层、职业、爱好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里都有自由平等的机会交流。正是有了人的参与,才使城市公共空间有了公共性和开放性。
2.2活动事件
主要指社会活动,由使用者的行为构成。人在户外公共空间的社会活动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指人类因为生存而必须的活动,如原始人狩猎生存,它基本不受环境品质的影响。选择陛活动就像饭后散步、逛街购物或看电影等,需要根据心情、环境等做出决定的活动,与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有很大关系。社交性活动如聚会、聊天等,都需要一定的场所。在社会生活中,这些活动都是交汇发生,不能够单独、独立的存在,尤其后两种活动对公共空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需要对人的行为的关注。
2.3活动场所
活动场所即活动事件的发生地,也就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活动主体、活动事件和活动场所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所以,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間设计要能够创造条件,让人在其中有愉悦的心理感受空间,人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行为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自由、欢愉、轻松、安全、活力的心理感受,这是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空间,是一个供人分享,共同欢乐,看与被看的所在,是可以寄托希望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和人的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3.公共空间设计的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很多,人的活动、事件的改变、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变化都会参与其中,不过最重要的是人的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参与。但并不是每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空间都能取得预期效果,人们会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寻找适合自己要求的不同空间环境,行为也会趋向于设置能够最满足他要求的环境中。
人的心理和活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依存构成了城市设计的另一要素。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活动,使人尽其兴,物尽其用,发挥主客观的互动作用空间,才能充满活力。如在公园,人的主要活动是欣赏美景、锻炼身体,还有老人下棋、打牌、遛鸟、打太极拳,有小朋友需要游乐,有年轻人需要聊天,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活动,相应的设施就需要跟上,如凉亭,桌椅和游乐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植物的搭配和配置进行空间的分割,营造一个满足各方面活动的公共空间。
4.结语
城市空间的设计既是一种科学行为,又是一种文化行为,是对某一地域城市环境中的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等一系列生存权益集合的规划设计,与人的行为活动密切相关。人在城市环境的各个空间,场所中的行为呈现复杂性,即不定性与随机性,既有一定的规律,又有较大的偶发性,所以研究公共环境的空间,场所与人的行为特征,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前提。
(责任编辑 禾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