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的环境雕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环境艺术的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环境要素之一,不仅具有艺术作品自身的独立性,而且与环境空间互利合作形成了和谐舒适的气氛,这种气氛的营造是环境雕塑设计需要考虑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以观众为中心的。这样的环境雕塑才是群众需要的,才是城市需要的,才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20世纪80年代,金属、石头、木头作为雕塑材料被广泛运用到环境雕塑作品中,到了90年代,现成品艺术和装置艺术融合了“环境”“行为”等概念,极大的扩充了雕塑的边界,雕塑形式不断多样化,使雕塑主题也表现出多样化。
关键词:服务意识;雕塑设计;时代性
一、时代性在雕塑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时代性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作品的时代性是在时间轴的范畴中,雕塑设计的作品总是处于某一时代下,也就是说,雕塑作品都是对所处时代的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缅怀是纪念性雕塑,而对当时时代的表达是现代雕塑,对将来时代的预判是未来主义雕塑。正如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雕塑设计的发生总是与时间、环境和制作者有关,在特定时间条件下才进一步涉及到雕塑的制作。《考工记》中就曾讲到艺术设计的制作原则:“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可以为良。”这就充分肯定了雕塑作品的制作时间、所处年代的重要性,是时代的特殊性影响并决定了作品的性质,这样就形成了作品所处时代与作品本身之间的必然联系,凸显了作品的时代性内涵。因此,在品评雕塑作品的优劣时,人们最先考虑的就是作品的时代背景,其次就是雕塑所处的空间等环境的影响。
时代性的大背景下,环境雕塑的概念是放置于不同环境空间中的雕塑形态,这就涉及到不同环境空间映衬下不同的视觉影响力的问题,也才有了从雕塑形态推敲的创作前期发展到后期将雕塑置身于“环境”现场的进一步设计,雕塑创作的空间因此变大了。一种艺术创作与实践活动,包括现场考察、环境构思等过程,这其实是从室内走向室外、从个人面向社会、从雕塑架上走向城市空间的一种转变过程,也就是说环境雕塑创作不仅仅是个人的艺术创作而且是具有延展性的城市空间中的雕塑设计,是涉及到环境、雕塑和人之间关系的综合设计。因此,环境雕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雕塑创作,需要重视时代背景下相关的环境因素,把握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才能实现作品的时代性意义。正如汉斯·贝尔廷所说:“时间形式和文本形式只有在下述条件下相互接近,即我们不再走近作品——它们作为它们自己时代的恒定不变的象征继续存在于我们的时代里。”[1]其实,正是时代给予环境雕塑的设计以供给和喂养,才使得环境雕塑在一定空间环境中充分地展示给观众。
环境雕塑可分为这样几个类型,首先是主题性雕塑。这类雕塑最能反映时代潮流和人民理想[2],并通过形象的语言来揭示特定环境中的主题,能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心中诉求,为社会所认可、为百姓所接受,因而主题性雕塑成为中国城市雕塑的主力军,并且最先进入百姓的心目当中。其次是纪念性雕塑。这类雕塑作品的纪念性十分显著,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的化身和演绎[2]。因为纪念性雕塑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怀念过去的英雄、逝去的历史等,它是过去的那个时代的一种体现。再次是装饰性雕塑,这类雕塑在空间环境中发挥着装饰和审美的功能,成为时代的点缀,而且装饰性雕塑的特点就是创作方式灵活、多样,题材内容广泛、丰富而自由,在环境中所处位置随意多变,它会不经意间出现在林间、草坪、路旁、空地等,尺寸可大可小,成为环境中的亮点,很好地将雕塑搬到了室外空间,搬到了大家的生活场景中并成为人们身边的朋友和精神伙伴,展现了时代所需的美感;最后是其他类型雕塑,例如园林雕塑,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人文气息,在园林中留下时代的烙印。
(二)环境雕塑设计的服务意识
环境雕塑在满含时代性特征的时候,它会以美的方式传输给观众,这其中的设计理念就要包含强烈的服务意识。因为,雕塑是由心而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夹带着美的意蕴。所以,我们将雕塑的设计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即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的美感是有序的,具体讲就是形式美法则:(1)比例。它雕塑设计最重要的形式美因素之一,是指雕塑自身不同部分的大小比较,以及雕塑与周边环境的相对大小,直接影响雕塑的形态以及雕塑产生的美感。好的雕塑比例可以使作品大放异彩、锦上添花。(2)均衡。它是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是人们在长期观察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心理。均衡不仅影响雕塑自身的重力分布与呈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给观众和谐稳定的美的享受。(3)多样。人的全部感觉都喜欢多样,而且同样讨厌单调。比如耳朵讨厌一个音响接连不断的重复,正如眼睛死盯住一点或一直注视一面突墙会感到讨厌一样[3]。也就是说,雕塑设计的多样性刚好符合人们审美体验不断变化的需求,丰富的反映时代生活的许多角度。(4)统一。就是将部分连成整体,让部分都集合在整体当中,主要是雕塑设计的艺术性表现的结果。
以上的形式美法则作为环境雕塑设计的基本铺垫,而且时代又给予了雕塑设计的营养供给,所以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社会,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完善都市的人文景观,彰显时代的人文魅力,去回报时代的恩赐。不同的时代产生了各异的环境雕塑代表作,例如改革开放初期,1987年由雕塑家何鄂设计创作的《黄河母亲》花岗岩石材雕塑,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作品由一位侧卧的母亲和一个儿童组成,分别寓意着养育我们的黄河和华夏子孙,表现出母爱的博大、坦荡与端庄,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气度大方、不断创造文明的时代精神,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作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环境雕塑,是我国环境雕塑设计的典范,更是兰州市的标志性雕塑,深受群众喜爱,到此旅游留念的群众络绎不绝,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作而被众人称赞。这样的设计具有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环境理念,要重视周围环境景观,在限定的空间环境中实现了整体和谐;另一方面是时间理念,体现的是环境雕塑所处时代的新鲜内涵,让人可以从环境雕塑中体验审美的过程,交织着上面谈到的比例、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的美,像交响乐一样产生了丰富的美感[4]。
二、如何实践环境雕塑设计的时代性
在认识到环境雕塑时代性的基础上,具体的设计实践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调研阶段。基本要求是把握时代脉搏,发现社会动向,从自然环境分析、人文环境分析和区域功能分析三方面,让艺术工作者总结生活经历与感受,表现时代的魅力。这主要考验艺术主体的个人积淀与水平。(2)构思阶段。分为雕塑主题与内容确定、雕塑位置与朝向、尺度、材料、色彩确定,这主要是调动艺术工作者的全部知识与经验,形成雕塑设计的框架;(3)雕塑表现手法阶段。表现手法是整个雕塑设计过程中最有创造性的部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高度与艺术魅力。由于雕塑造型只是环境雕塑设计的一部分,是在环境设计中占据小空间的形态,。因而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事项:1、材料的选取。如果是就地取材,会从材质上给当地群众带来亲切感;如果是异地用材,会给群众不一样的新鲜感受,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如果是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会使雕塑在材料方面引领当地科学文化的潮流。因此,材料的选择主要是考虑雕塑作品所在地的社会发展现状,然后将其与作品进行结合。2、雕塑的色彩。色彩是在雕塑形体的基础上增添一定的感性因素和视觉冲击力,因此色彩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要配合雕塑形态发挥雕塑设计的整体美感。 3、雕塑的工。这是雕塑设计最根本的问题,雕塑的工艺直接体现雕塑设计者的艺术水准,是雕塑作品创作细节的展示,能最近距离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环境雕塑设计从这三方面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观者们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意识,并且以实际形态成为大众审美的风向标。这就要求雕塑造型在形式丰富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意蕴内涵和个性特征,给人以舒适和温馨感[5],即风格统一并有时代感。风格是指艺术品反映出的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趋向或达到成熟的标志,风格统一就要求艺术品在表现时代性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例如当代著名雕塑家景育民,他的雕塑作品《行囊》2012年落成在长春,并从长春出发,先后在芜湖、北京、南昌、北戴河、青岛、重庆、平潭等地落成,在国内形成了非凡的影响力。作品以不锈钢锻造和当地植被组成,选取时尚的皮包来指代当下流行时尚的物质追求,将其放置于不同的城市环境中,唤醒人们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精神向往,与城市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作品呈现出现代环境雕塑与所处时代的一致关系,很好地将雕塑欣赏与当下时代结合在一起。再如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曾成钢,他的许多现代雕塑作品总是能将自然的生命融入当代都市的公共空间,其中2000年创作的《莲·水》,在用不锈钢制作莲蓬的同时还营造了一方清水,暗示着一个文人的时代,展示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生态气息,充分显示出自然的时代性意义。
三、结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雕塑建设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实践着城市环境艺术的现代化目标。雕塑的设计是在时代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进而展现雕塑的形式美与服务意识。面对环境雕塑的蓬勃发展,雕塑的时代性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不断地指导着雕塑设计的实践活动,在明确的时代属性中创造整体和谐的真正意义上的环境雕塑设计。
参考文献:
[1]汉斯·贝尔廷.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346.
[2]殷晓峰.雕塑[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95.
[3][英]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
[4]吴顺平.现代环境雕塑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9:3.
[5]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7.
作者简介:
刘斌,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