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胜
摘 要:近年来设计界出现并开始广泛传播一种新的设计观念,渴望通过提供更充裕的设计时间来减缓工业产品的生产速率,通过“慢”来提高产品品质,减少资源浪费,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这种观念被人们称为“慢设计”。严格来说,慢设计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但由于其背后所指向表达的价值观、哲学意义以及对人性的高度关照,使其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内核上具有逻辑演进上的一致性。介于此,慢设计所倡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乃至接受就变得容易理解。本文从内核及传播渠道两方面来分析慢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衍生互动关系,进而梳理慢设计的人性关怀走向。
关键词:慢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1 内核:逻辑演进的一致性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慢设计理念是现代设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一个“片段”,这种“片段”类似于后现代设计。不同的是,后现代设计采用的是一种近乎无厘头的抵抗方式,而慢设计则是经过理性分析后的理性表达方式。并且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它更贴近实际、偏重设计、关注使用群体,它取消了纯粹的哲学表达以及观念阐述,而是真正以设计为主体,融入时代征候、消费模式、群体认知等因素,创造属于当下的设计,同时也能够引来未来的设计。
从逻辑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和慢设计理念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主要是从“道”的层面来讲,也就是说在文化内核上具有同一性。中国拥有漫长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最大特点在于对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慢”因子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慢”文化。设计也不例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讲究环境、材料、内涵,讲究人的感受、环境的协调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上所展现出来的“慢”因子。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传统文化被杂乱的新型文化裹挟,使得原来的慢因子逐渐被剥离,“快”文化被膜拜,而传统文化被捧上神龛,敬而远之。然而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具有极强的纳构力,这种纳构力能够消解自身的杂质。也正是如此,在被新文化裹挟前行一段时间后,新的回归潮出现。“慢”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被重新唤醒。“慢”的设计方式再次出现,这和西方的慢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追寻真理和幸福的脚步从未停止,大家可能会走不同的道路,但是最终都会殊途同归。
2 传播渠道:文化基因和时代症候
慢设计理念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但更多的是外界的影响因素使然。准确来说,慢设计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纯粹的单向传播,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而这种互动的过程中,文化基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后工业时代的大语境给中国传统文化和慢设计理念的对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家将人和自然的关系描述为和諧共生共融的“天人合一”状态。这里的“天”和“人”的关系不是紧张对立关系,而是合乎规律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被形而上的“道”所支配。正如庄子所讲:“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天地人之间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共生共融状态,慢设计理念中突出人存在的自然天性,讲究合乎规律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和中国道家思想上的不谋而合。
同样,慢设计中的某些理念也暗合儒家传统中“中庸之道”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是人生达到至善至美的必经之道。这种思想根源于儒家修身养性、积极入仕的功利心态,但值得指出的是,中庸之道的出发点是人的自我修为,它讲究中正、平和,讲究合乎规律、倡导与人生的发展需要和自然的发展相协调。尽管其最终指向是入仕,其倡导的人生发展需达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中庸》)的确对人生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慢设计理念指向人的自然天性,讲究人在生活中的精神性很大程度上是中庸之道的体现。
禅宗思想在慢设计理念中体现得也非常明显。禅宗的核心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和慢设计理念中倡导的设计师根据人的自然天性随性设计,最大程度的符合人们的使用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宗讲究顿悟,反对过于程式化的修行(主要针对北宗),潘国静禅师就说:禅来自于生活,是长期对生活积累时的顿悟,禅不受知识的约束。从这个层面来讲,禅宗和慢设计理念中的重视生活细节,关注真实生活非常的相似。总之,慢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大量惊人的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这也是慢设计能够在中国扎根并延续下去的文化基础。
回溯慢设计理念在中国的传播、衍生过程,不难发现,我们所处的时代症候在这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工业设计较之欧美,起步较晚,且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思想层面的东西没有深入人心。换而言之,我国的工业设计其基础是薄弱的,这个基础不仅仅是物质层面,而且是思想层面。但是仔细反思过后,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从未停止追随的脚步,这种“追随”甚至可以追根溯源到“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个时代。尽管那个时候的追随有着太多曲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放眼世界的胸怀却鼓舞着后来的国人,工业设计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而后,当国外的设计从物质设计阶段开始走向意识形态设计阶段的时候,国内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工业投入与产出。从逻辑上来看,我们的设计又慢了一步,但事实上,慢设计从产生开始就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这是中西文化的合璧,是人类设计走向的融合点。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症候,慢设计理念得以在中国快速传播乃至被接受。
3 慢设计走向:诗意的栖居
慢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强调对人性的关照,讲究自然、和谐、人性化。而这正是繁忙的现代社会所急需的元素。人类从未停下追寻诗意的栖居(荷尔德林)的脚步,但正是在追寻的过程中,我们却有意无意地离诗意愈来愈远。在慢设计之前,设计其实已经开始思考人类自身。例如,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其理念不正合慢设计理念吗?如绿色设计、极简设计等等不都是在自觉的寻求这种“慢”的结果吗?但是这些理念都未能准确而富有实质性的阐述慢设计本身所追寻的价值,而是仅仅局限于物质的最优化利用。慢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精神价值的诉求。它所要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绿色,同时要求设计带给人类的是一种真正解放的天性,是自由的组成要素。中国传统文化所追寻的价值观是自由的、是符合人类自身天性的,也是符合人类设计发展趋势的,慢设计理念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过程中,势必会发生嬗变,但这种嬗变是良性的,它的变化也将会指导未来的设计走向更灵动、更自由的境界。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因子,也将会受到慢设计理念的影响,指导当下,走向未来。
4 结语
慢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促进慢设计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慢设计在中国的发展。慢设计理念的最终指向是人性化的,其中的“慢”是文化内核上的“慢”,是设计理念上的“慢”,这种“慢”是未来设计需要的,是人类未来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第1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喜多俊之(日).给设计以灵魂:当现代设计遇见传统工艺(第1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维克多·帕帕奈克(美).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第1版)[M].中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