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
【摘 要】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朗读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朗读 学生 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35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古语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朗读的魅力之所在。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广泛作用。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如果教师在对现代文的讲解中采用直接的知识点的灌输,缺乏一个品读和思考的过程,学生会对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法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久而久之,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也会下降。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读,通过对字,词,句的发音来训练语感,通过教师泛读,学生反复朗读,教师从中稍加点拨,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在朗读中悟情,情真意切,直至身临其境,加深理解。教师必须规定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大声的朗读,而不是采用传统的默读,口出耳进,反复读,多读,走进文本,感受文本,就能加强他们对文本的结构、情感、层次、段落大意的理解,也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有利于开展之后的教学。
二、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情感的感受、表达、鉴赏能力。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高层次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由此可以看出,多朗读学生就会去感悟语言的魅力,领略文章的风采。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并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对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语气的强弱,情感的抑扬顿挫的揣摩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调,在这种丰富,饱满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下走进文章,把握文章。随着这样的朗读的锻炼,学生的语感也就快速培养起来了。众所周知,一种良好的语感不仅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能够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同时教学质量也就会有所提高。
三、朗读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口头语言也就是学生的说话能力,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管是政界的领袖毛泽东、列宁、克林顿、奥巴马,还是商界的成功人士韦尔奇、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马云等等,他们无一不是具备有出色的口才。因此,好的口才无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口才的人在生活中总能获得比别人更多更好的机会,说出来的话大都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操纵人们的情绪,甚至控制人们的思维导向,他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都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松弛或紧张。
同时,书面语言也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大学语文甚至是一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写作总是重中之重,它也总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通过反复的朗读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朗读本身就是将书面语言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它也扮演者一个转化书面语言到口头语言的桥梁作用。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将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积累词汇量和多种多样的句式、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也就是书面语表达过程中为自己所用,当然这样的一个积累过程也就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口头语言的表达也就会逐渐变得清晰,明了,说话有深度,有厚度。
四、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立意或者篇章结构都非常优秀。对这些美好语言材料的诵读,本身就是一种引发情绪愉悦的心理活动,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文中所创造的一个个具体、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份份细腻、真挚的情感,不通过朗读去加以润色便索然无味。只有经过有声有色,情感饱满的朗读才能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陶冶审美情操。
如《荷塘月色》中的这样一段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细致描绘了荷塘容貌,先写荷叶,再写荷花,接着写荷香,最后写荷波,写荷叶、荷花,状其静态,写荷香、荷波,状其动态,动静结合,表现荷塘的美。配以优美绵长的朗读,学生就会感受到在欣赏一幅画、一首诗、一首优美的曲子,其语言的绘画美、韵律美,给学生以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这样长此以往地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细腻的研读与品味使学生慢慢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使高中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轻松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提高成绩。
总之,只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明确朗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朗读,把它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培养目标,不要因为在短期内收不到成效就放弃朗读教学。认真探索,实践,锻炼,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厚,教学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