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目标定向总体情况以及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上有何差异。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400多名大学生参与了正式调查,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期望此项研究能让读者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获得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外语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英语学习 成就目标定向
一、引言
成就目标定向是近年来动机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著名归因理论家Weiner(1990)指出,成就目标理论是未来成就动机研究的一个新的主导方向,它有机地融合了成就动机研究的各个大小不同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学校的背景会影响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事实上,很多研究将这一假定作为基本事实,很少有实证研究证明学校特征和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怎样的关联。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究学校环境和特点是否对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影响,即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怎样的差异。动机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假定性别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动机。同样,也很少有实证研究数据表明性别对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那么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性别变量对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除上述两个因素外,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生(本研究从宏观上划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成就目标定向上也许存在差异,将所学专业也作为变量之一,调查不同专业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上是否存在差异。
国内外目前对成就目标定向的测量也多采用二分结构问卷(掌握目标、成绩目标),而对于成就目标定向三分结构(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是否存在于中国大学生中,少见相关研究。本研究结合成就目标定向三分结构问卷,了解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当前成就目标定向的实际状况,呈现对学习者特点进行研究的结果。
二、文献综述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是近年来动机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标定向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动机因素,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且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采纳,情绪,情感以及认知的调节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目标定向对动机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秦晓晴,2002)。
对于成就目标定向,不同研究者所下的定义也不同。Dweck (1988)认为成就目标是对认知过程的计划,它具有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结果。Ames(1992)将其定义为学生对于学业成就、成功意义或目的的知觉;Urdan (1998)认为,成就目标是“学生对从事各种学习活动的理由的知觉”;Midgley 等(2000)把成就目标定义为“在一个有关能力的背景下,个体所感知或追求的行为的目的”。我国学者梁国胜(2002)认为成就目标是个体对参与某一成就任务的目的或原因的知觉,以及个体对目标达成的评价。我国学者周炎根、桑青松(2010)认为成就目标既是个体对所从事某一成就任务的目的或原因的知觉,还是一个关于参与成就任务的目的、成功意义和成功标准的整合的信念系统。
本研究基本认同Ames的定义,认为成就目标是指个体对成就情景下的目的设置,是情感、成败归因和能力信念三者的结合。
三、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研究以下问题:
1.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成就目标定向情况如何。
2.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目标定向是否存在差异。
四、研究对象
来自四所大学的400多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两所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另外两所为省属二本高校),剔除部分无效问卷,最终保留了400份有效问卷。为了做对比研究,研究者将被试分为八组,每组50名学生。分别是一本理科男生,一本理科女生,一本文科男生,一本文科女生,二本理科男生,二本理科女生,二本文科男生,二本文科女生。
五、研究工具
鉴于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因此研究者随机抽取了200名大学生(94名女生,106名男生)对Elliot的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做了前测,使用SPSS18.0,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原始问卷的题项进行删除和修改,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将成就目标定向所得的三个因子命名为成绩接近定向、掌握定向和成绩回避定向,正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anach系数为.79。
六、数据收集和分析
总共发放472份问卷,回收448份有效问卷,经过筛选保留40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7%。使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结合被试者的访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七、研究结果和讨论
1.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整体情况。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成绩掌握定向是大学生的主要目标定向,其次是成绩接近定向和成绩回避定向。与学生访谈的结果表明,以成绩掌握为定向的学生希望提高语言技能,理解外文材料,提升学习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注重理解所学内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且乐在其中。以成绩接近为定向的学生表示,他们学习的动力之一是希望获得学业奖励以及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他们喜欢与同伴竞争比较,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能力。另一些以成绩回避为定向的学生坦言他们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四级是获得大学毕业证的必要条件,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避免考试失败,不想受到父母的惩罚。
2.不同学校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差异。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来自一本重点大学和二本大学的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上有明显的差异(F=7.101,3.480,6.003 respectively,p<.05)。
研究数据表明,与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来自一本重点大学的学生更加偏向成绩接近定向和掌握定向。来自二本院校的学生更加偏向于成绩回避定向。这一研究结果与研究者的假设相吻合。以往的研究表明,学校的特点,如一所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学术惯例等也会影响学生的目标定向。比如学校是否能为学生提供有意义和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减少对社会对比和竞争的强调会影响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Covington,1992; Dowson et al.,2006; Urdan and Maehr,1995)
Dickinson (1995) 提出学校给予学生的自主权会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Midgley & Urdan (1996) 也认为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与此次调查的两所一本重点院校均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良好的师生互动也为他们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十分重视与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合作交流,每年均有学生被派出国交流学习或进行合作项目的研究,这些学习机会无疑对他们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够熟练掌握英语,为他们今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高考的严格筛选,进入重点大学学习的学生希望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所以他们更偏向与掌握定向和成绩接近定向。而二本院校的学生在访谈中谈到,由于没能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未能进入重点大学学习,他们感到沮丧,在那些“精英学生”面前感到低人一等。他们很害怕低人一等被他人瞧不起。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二本院校的学生更加偏向成绩回避定向。
3.不同性别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差异。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上存在明显差异(F=2.831,8.058,8.969 respectively,p<.05)。研究结果表明,女生更加偏向成绩接近定向和掌握定向,男生则更加偏向成绩回避定向。
性别角色社会化理论也许能解释这一差异。性别社会化包括对性别角色信念的发展、与每个性别团体相关的期望和性别身份认同,即如何理解在社会中成为男性或女性意味着什么(Eagly,2006)。人们普遍认为女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更强,她们记忆力相对较好,对语言规则更加敏感,所以学习起来比男生轻松,成绩更好,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掌握定向方面的性别差异反映了社会所决定的角色、价值观和信念(Zhang & Yuan,2004)。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男生更加偏向于成绩回避定向。从研究者对被试学生所做的访谈来看,男生并不太愿意学习英语,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女生学习语言有优势,不喜欢机械记忆。由于大学对于英语四六级考试有明确要求,因此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避免考试失败。
4.不同专业的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差异。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掌握定向上存在明显差异(F=5.222,p<.05);在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定向上没有明显差异(p>.05)。
由于课程设置的差异,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外国文化方面的知识更多,因此学好英语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英文的原文材料,更加顺畅的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之一。此外,被试者在访谈中提到,他们清楚的知道学好英语能让他们在求职竞聘的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正因为有了上述明确的目标和导向,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偏向掌握定向。
八、局限性
本研究数据收集使用的是被试者的自我报告,因此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而非解释性的,未能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此外,研究过程没有包含与学生心理相关的因素,如自尊心、学习动机等。尽管如此,笔者希望此项研究能为外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Ames C.Classrooms:Goals,structures,and student motiv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84(3):261-271.
[2]Covington M V.Making the Grade:A Self-worth 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 and School Refor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3]Eagly A H,Koenig A M.Social Role Theory of Sex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J].Implication for Prosocial Behavior,2006.
[4]Midgley C,Maehr M L,Hicks L,et al.Patterns of adaptive learning survey (PAL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6.
[5]Urdan T C.Extending goal theory:Examining Social Goals and Multiple Goal Profiles[M].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4.
[6]Weiner B.History of motivatio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4):616.
[7]秦晓晴.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其对归因现象的理解[J].现代外语,2002,1(25):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