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涛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一、问题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有效打开思维闸门,激发探求问题奥秘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数453,让学生计算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接着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产生悬念,想老师一定有什么秘诀。正是这幕别出心裁的“考老师”情境,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急于想探索数学规律的强烈欲望。这时老师一语道破:同学们,不是老师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掌握了有关数学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好不好?本节课就创设了富有创意的情境,产生悬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魅力。一旦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就会把学习当成是一件愉快的事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因此,数学课堂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已有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时的导入中,通过师生谈话,引出装修房子,运用媒体播放房间的形状,设问如果要给房间铺上地板,需要买多少地板?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到房间是长方形的,想到需要知道房间的面积才能确定买多少地板,可学生不会算长方形的面积,引出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我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論自己的见解,同时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创设比赛情境,提高竞争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就会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而且更使学生产生竞争感,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教学“笔算乘法”时,我设计了小组摘苹果接力赛。老师先说明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每个接到苹果图片的学生,认真计算填写一道竖式,然后传给下一位学生,各组学生同心协力争第一。学生对比赛非常感兴趣,给学生提供了熟练笔算乘法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熟悉和理解的。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完全无能为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正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2)情境能激发学生真正地思考。一个蕴含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情境,是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境呢?我认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蕴含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且预设了这样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突出了学生原有认知方式的不足和新认知方式的作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巨大力量,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原有认知方式的不断反思和超越。当然,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所有课的导入及教学中都必须有一个“情境的创设”。
(3)避免情境缺乏数学味。要认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重现。过多的无关活动不仅不利于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情境创设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避免片面追求情境化。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苦思冥想”,可是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被教师创设的情景所吸引,长时间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明仁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