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培养、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

2015-05-30 09:24宋玉华
职业·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

宋玉华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是国家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战略举措。本文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从示范校建设中如何开展重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加以阐述,为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示范校建设 订单培养 校企双制

笔者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中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建设重点专业,凝练教学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港口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山贡献。

一、践行“订单培养、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笃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1.探索与深化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港口行业快速发展对电气设备安装、维修与管理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笔者学校电气专业与天津港集团多家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电气专业特色的“订单培养、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双制为纽带,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方而以学校为“核心”,把企业行家请进校园,组织工学结合项目课程教学;另一方而以企业为“核心”,把学校办到企业,将在职的职工招收为校企双制的学生,把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训与生产的运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生产现场就是课堂,有经验的师傅就是外聘教师,通过加强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指导提高工作能力,通过学员在工作之余微课程的学习和完成工作页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工学交融互进。

我们对接职业岗位职责标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项目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综合学业评价体系,引入行业规范操作标准,缩短岗前培训,拓展上岗培训,满足企业岗位用人要求。围绕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电气专业和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示范校建设期间,电气专业与天津盛港集装箱劳务技术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港港埠_公司建立了5个订单班,共计120多人,并为农民劳务工和在职新员工开设了5个校企双制班。校企共同完成校企双制班和订单班的教学及顶岗实习的运行和管理,工作进展卓有成效,形成良性循环。

2.构建、实施与完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电气专业而向港口企业开展大量的岗位调研,通过综合分析电气设备安装、维护与管理等岗位的分布、需求和用人规格,辅以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出滨海新区港口企业需求的三类岗位:维修电工、装卸机械电器修理工和装卸机械修理工。

借鉴企业岗位业务模型,以工作流程或工作对象为线索展开,提炼出针对三类岗位的一个方而的23个典型职业活动。追溯胜任岗位工作能力形成的条件与过程,归纳与典型职业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岗位典型职业活动为课程设置的参照点,按照学生经验递进的原理编排课程,建立电气专业三层构架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下图)。图中第_层专业课由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换而来,底层公共专业课是依据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抽取各专业方向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整合,或由公共的典型职业活动转换。将顶岗实习内容分成场桥和门机两个方向,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纳入课程体系顶层。撰写了19门专业课程标准,初步完成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先后在笔者学校2014-2015两个年级的开展教学实施。2012年开展了实施成效调研活动,通过对2013级、2014级电气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任课教师座谈,分析课改实施的效果与不足。聘请企业专家和课改专家,进行了三轮课程体系修订审议工作,完善了适合本校实际的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提炼岗位代表性工作任务,开发顶岗实习课程,进行课程应用工作页课题开发,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电气专业成立5个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开发小组,选拔骨干教师作为团队负责人,聘请行业、企业和教改专家为顾问,校企共同开发顶岗实习课程与培训课程,并同步开展一体化课程应用教学模式和多元课业评价模式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相辅相成,取得丰硕成果。

《集装箱场桥机械设备与调试》等五本一体化教材被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列入了2015年一体化教材出版计划。《集装箱出具安装与维护》被选为数字化山版教材。伞体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一体化课程应用中来,开发了涵盖初、中、高级工阶段的17门专业课程的工作页。采用多种评价机制,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制定了专业课程评价标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开发小组采取了到生产一线实践、走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通过综合分析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岗位的需求和用人规格,借鉴企业岗位业务模型,以工作流程为逻辑线索展开,提炼典型职业活动,以岗位典型职业活动为课程设置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开发了一系列一体化课程教材。教材编写思路与特色贯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想,借鉴港口行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以港口装卸机械修理工初、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计项目,对接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注重行业机械标准和操作规范的渗透;工艺流程和质量验收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质量验收取白于行业和企业多年实践总结的工作规范规定。在教学实施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把课堂引申到工作设备安装和维修的现场,配以由图片、3D动画及实际操作的视频合成的微课程等教学资源,方便学员在工作中通过手机随时查阅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后填写相应的工作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创新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彰显“双师”特色

1.重定位,多层次培养专任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导专任教师合理定位,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新教师_三个层次培养。依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选拔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制定两年的培养方案和任务书,并为新教师选派指导老师,制订培养计划。

2.重特长,多类型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多年来,电气专业以“订单培养”为纽带开展校企合作,收录历年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40余名组建了企业兼职教师库。根据其特长分为企业文化导师、企业特聘专家、兼职职业指导师、企业兼课教师、教师企业实践导师、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六类,分别参与传播企业文化、指导专业建设、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与订单班教学、指导教师企业实践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近两年电气专业聘请了15名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授课,他们在电气专业校企双制订单班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是因为这支队伍的特殊贡献,才使得电气专业实现了四个“对接”的转变,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行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

3.“训、建、研”三结合打造专业创新团队,取得丰硕成果

电气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国内各类培训、对接高校和兄弟院校、安排下企业生产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重点培养团队成员的“双师”素质和改革创新能力。14人参加企业实践;两年内,团队16人共计参加国内各级各类培训1254人日,人均培训84天,其中企业实践学时占51.7%,有效提升了团队的“双师”素质;此外,还有2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通过伞员参与示范专业建设,整体提升团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子项目组为团队每位成员分配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实训室建设、学生技能大赛指导等工作任务。经过两年的实践,他们已茁壮成长起来,成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建立了教学资源库53G;新建实训室5问,升级改造实训室8问;编制了实训指导书8本;申报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6篇。

三、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1.以“订单培养、校企双制”为纽带,加强专业工学结合指导委员会建设

为了深化电气专业“订单培养、校企双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2014年我们成立了电气专业工学结合指导委员会,聘请天津港多家企业技术专家及人力资源负责人加入,制定了委员会章程。委员会定期召开年会,制订年度工作计划;邀请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同研讨电气技术类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和重大教学改革的措施,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的建议和意见;参与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与教材和实训室建设;参与订单班教学工作。同时,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积极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员工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2.推进职业鉴定与培训,促进“校、企、行”多赢

2012年,学校在天津市质监局备案成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点,具有了特种设备资格证培训和组织考试的资质。这有效促进了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实现了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多赢局而。

学校目前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电气维修工工种)5名,近两年为企业和社会开展装卸机械电气安装与维修技术培训2300人次。此外,学校还是2014年交通系统港口专业技能大赛的主办方,在交通技校系统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各一名,提升了学校在行业的知名度。

3.面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完善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

电气专业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而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遵循员工入职成长规律,借鉴企业用工考核制度,构建评价体系,分“顶岗实习岗位认知”“岗位适应”“规范操作”和“工作胜任”等四个顶岗实习阶段进行评价,力求让学生每个阶段都看到白己的进步,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此为主线,不断完善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机制建设。

为了便于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和考核反馈,校企双方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流程”,规范岗前动员、保险与协议签订、任务分配、指导教师安排、成绩考核与反馈等各环节的校企双方责任与管理流程。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义是企业的员工。

四、小结

电气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而取得长足发展,伞而提升了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而对电气修理工培养剧期长、大部分企业机电合一的局而,我们必须坚持订单培养与企业培训服务并驾齐驱。电气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了天津市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包的建设任务和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这都将为电气和港口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山贡献。

通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电气重点专业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暴露出建设周期短、任务重、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职业教育改革非一蹴而就,如何运用和深化建设中凝练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如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摆在我们而前更加艰巨的任务。电气专业将始终不渝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继续改革与创新,搞好专业建设。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订单培养机制研究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探究中职订单培养的矛盾与对策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水信息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的成果初探
浅析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
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