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先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化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师生的角色转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有效的化学教学设计对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94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是落实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课堂的教学评价中,人们通常把“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符合程度,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评价要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程目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之一。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首先要凸显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有这样几个常见的误区。
1.将课程目标误读成课时目标
把原本属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形式化地直接作为课时目标;把课程目标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等当作教学目标;等等,这些都是混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例如,有个教师在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说出三氧化硫的有关性质。
(3)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初步学会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这个例子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分项设计模式”,从形式上看体现了新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但实际上是把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照搬到课堂教学目标中,这种人为地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割裂的做法,实际上是对课时目标错误、片面的理解。
2.错误陈述教学目标
(1)行为主体混乱
教学目标要说明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做什么,其行为主体应该是教学对象,即学生。但很多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中仍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帮助学生……”等,以教师为教学目标行为主体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2)描述上过于笼统
一些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含糊、笼统,行为动词不具有外显性,不便于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因而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心中无数。比如“掌握……”“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这些表述都模糊不清,难以检测,更谈不上在教学中落实。
二、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开始
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戏曲中的序幕,能够起到创设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的作用,从而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生产导入
教师可以从化学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导入新课。比如在讲氯气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家中常用的“84消毒液”和洁厕灵,接着链接媒体报道:有人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时发生中毒事故。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新课的教学。这样,从社会生活走进化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利用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和可逆反应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蓝瓶子实验:取一只500mL无色透明的饮料瓶,依次加入4g氢氧化钠、4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好瓶塞并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可多次反复重现上述现象。
这个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3.借助化学史导入
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史导入,既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杰出科学家的成功与失败、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又可以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参与化学知识的探究,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
4.借助媒体新闻导入
我们平时要关注媒体新闻中有教学价值的化学信息,比如一件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化学事件、一则生动的有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报道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机。
5.“温故知新”导入
在讲授新课时,可首先复习学过的知识,再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加强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弹性的教学设计为课堂生成创设自由的空间
新课程教学设计以“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有其鲜活的个性特征。
教师要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要全方位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和分析学生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做出适应学生翻转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各个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它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以及师生互动。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四、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设计是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究性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为此,应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通过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2.合理安排好问题难度的梯度,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有观点”。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问题的解决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此,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融入新课程理念,才能在课堂上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预期的目标。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