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清
【关键词】语用;阅读;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66-01
“语用”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了“语用”的重要性:“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促使学生在阅读时把目标指向运用,逐渐从尝试实践到养成能力,最后完成迁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1.在自主阅读中跟进“语用”实践。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感知精确性有所提高,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大胆放手(有时还要适当超前一点,以发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进行主动阅读,即使不做导学案,也应该有充分的预习,使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便能运用曾经掌握了的语文知识开展语用实践。
如:教学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张预习学案,其中第一题是:搜集法布尔的相关资料;第四题是:解释“痴迷”和“纵横”,并分别造句;第六题是: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另外,在最后的延伸阅读中,我选用了苏教版六下《孔子游春》中的一段,让学生尝试进行联想,从孔子所说的关于水的德行的语句,联想出一句广告语;从关于水的志向的语句,联想出一个成语。这道题的难度比较大,但由于将文段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又很有意思,能写出来的同学也不少。
2.在交流讨论中习得“语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各自生活背景、语言基础、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差异,他们常常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感受,表达出极具个性的体验,只有让他们多多开展交流与讨论,才会更好地提高语用能力。
如:苏教版五上《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写景的优美散文,其中描写声音和形状的句子特别多,我在教学时有意强调了这一点,并以此作为精读内容。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给我带来惊喜:我要求学生划出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并写上旁注,有的学生在“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一句旁写道:“声音很大很大,在那里讲话,我的嗓子会sī yǎ,要吃金嗓子喉宝。”有的学生在“银雨洒金街”旁写道:“今夜风雨飘飘落,阵阵雨声带情意。”大胆的想象、别样的感受活跃在字里行间,学生获得并强化了自己的语用能力。
在合作交流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学生会偏移交流的重心。为预防学生转移这一话题,教师可以紧扣“运用”,让学生少说大道理,主要探究运用的方法、可以操作的步骤,集中展示结果,将话题控制在话题范围之内。
3.在创造性阅读中形成“语用”迁移。
创造性阅读是通过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加工,形成较为有价值的新观点的阅读方式。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创造性阅读,应当是能从课文的阅读这一个点,迁移到另一个非课文的有用的点上。如能够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运用到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将看到和想到的,运用到写作上等。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比较弱,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他们适当铺设通向最近发展区的路,这种铺设包括数量刚好的语用练习、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提示、难度适宜的问题设计等。
总之,教师只有抓住契机,将课文与生活、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形成能力,靠能力做到知识的迁移,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好地达成“语用”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