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吉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的学校管理观必须以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为基础。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日渐明显。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的环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人们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学校领导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领导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从而成为知音。再次,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必事必躬亲,重要的是给学校的教师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环境。这样一来,学校中的教师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从上而下的成员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1.要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制度是学校管理的纲线,是进行各项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度,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管理者对于制度的制定应当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对于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要从每一个细节仔细地推敲完善,广泛征询教职员工的意见,多方考虑制度的公平公正以及合理性,不仅要让制度充分发挥其管理约束作用,而且还应考虑人性化因素,不仅要让制度的硬性保障纪律,而且还要让制度的弹性体现人性。只有从细节上保证制度的完善,才能排除对于教师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与疏忽,从而让教职员工认同制度,拥护制度,按照制度快乐而主动的工作。
2.发展学生主动性,实施创造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它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在教育中把人的因素,关键是学生的因素放在首位。班级是教学活动中最小的单位,所以班级管理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有多样化,在班级管理中,不能搞一个模式,不能压抑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只有孩子有创造性,才能够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3.有竞争意识,,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在工作当中,作为管理者,一方面采取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并采取科学客观的奖惩尺度来保证这一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我始终认为,竞争的目的绝对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在于促使整个团体的进步。因此,我们在采取竞争的同时,更强调合作与团结的精神,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扬长避短。共同进步”。这样使整个学校充满了协同作战的精神。在这样的用人机制当中,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会非常强烈的表现出来,每个教师变得主动积极,精益求精。从而使整个管理工作也变得好做起来。
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社会学上的“蝴蝶效应”认为: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改变和完善,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引导、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积极的结果。此番理论同样适应于学校的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影响着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教职工工作热情,影响到教职工对于学校的感情,甚至影响到学校整体精神风貌。
对于学校来说,每一位教职工其实就是一只蝴蝶,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由教师个体承担起来的,对于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学校管理者都应当客观对待,让每一位教师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关注,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校管理者首先应当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亲切随和地对待每一位教职员工,让教职员工体味到领导的关注与尊重。在现实教育生活中,教职员工越被尊重其主人翁意识就会越强烈。也许管理者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祝福就能让教职员工快乐一整天,从而精神百倍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其次,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能力与素质,将其放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潜能。再次,学校管理者还应及时了解教职员工的心理状况,给予及时的解压以及心理援助。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着其工作的状态,也是学校管理潜在的隐患,因而学校管理者应当及时排解。
对于学校管理我们仍处在探索中,但一直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去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模式,使学生在学校中获得更加優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