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捕捉动态信息着力提升思维品质

2015-05-29 19:38王丽君
关键词:归纳法交点图象

王丽君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或无意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让课堂充满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捕捉错误信息 提升辨析能力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会在不断地纠错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增进体验.所以说教学中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带来活力,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学价值同样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案例1:若关于x的不等式a≤x2-x+≤b的解集为[a,b],求a+b的值.这是笔者在高三复习课上所选用的一道例题,当时有部分学生给出了如下解答.

解:设f(x)=x2-x+,则f(x)=(x-1)2+1≥1,所以a≥1,f(x)在[a,b]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所以f(a)=a,

f(b)=b,即a,b为方程x2-x+1=x的两根,所以a+b=5.

这个“完美”解答却是彻彻底底的“张冠李戴”.追根究底发现其中包括了:(1)心理性错误. 学生已有的函数定义域和值域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定式:已知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值域;(2)知识性错误. 将“不等式a≤y≤b”与“函数的值域为[a,b]”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3)逻辑性错误. 视命题“已知a≤f(x)≤b时,有a≤x≤b成立”与命题“已知a≤x≤b时有a≤f(x)≤b成立”为等价命题.

实际上,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以及心理性错误是常见的错误类型.其中知识性错误包括概念模糊、忽视条件、忽视特例等;逻辑性错误包括转换论题、循环论证、不等价辨析、以偏概全、分类不当等;心理性错误包括存在错觉定式、心理品质不良等.只有在深刻剖析错误成因之后,才能有效避免错误,纠错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捕捉质疑信息 开拓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是由于新旧经验间的矛盾冲突,这反映出学生正在积极思考,是珍贵的课堂动态资源.因此,教师要关注从学生中产生的质疑资源.不仅要“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而且能随机调整思路,经过激励点拨,再把“球抛给学生”.

案例2:方程log4(4x+1)-x=log4(a·2x-a)有且只有一个根,求实数a的范围.

解法一:原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等价于方程=a(2x-1)有唯一解. 即等价于4x+1=a·4x-a·2x有唯一解. 令t=2x,则方程(1-a)t2+at+1=0在(0,+∞)内只有唯一一个正数根.

等价于Δ=a2-4(1-a)=0,

>0,或a2-4(1-a)>0,

<0,

可得a=-2-2,或a>1.

质疑1:为什么要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翻开数学历史的画卷,我们发现,如果不借助计算机,我们对三次方程的研究是何其艰辛.查看我们高中数学有关方程的教学要求,即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解简单的指数,对数方程的解法.因此一元二次方程才是根本.因而抓住命题中“方程”两字,进行转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质疑2:方程根问题的实质是研究图象与x轴交点问题.是否可以在4x+1=a·4x-a·2x的基础上,令t=2x,考虑t2+1=a(t2-t)与t轴只有一个交点?

解法二:由t2+1=a(t2-t)只有一个解,可得函数y=t2+1与函数y=a(t2-t)图象当t>0时只有一个交点,因为当a=1时,两个抛物线的形状一样,所以当a>1时,如图1,y=a(t2-t)的递增速度比y=t2+1的速度快,于是会有一个交点.当a<0时,如图2,由两抛物线相切可得a=-2-2.

说明:以上解法涉及到曲线相切的定义,即两曲线在切点处有相同的函数值以及导数值,此定义在高中是不作要求的,因此曲线相切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可鼓励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曲线相切的定义及方法.同时涉及到递增级数问题,作为拓展学生的极端思想也是一道不错的训练题.

解法三:由t2+1=a(t2-t),可得t+=a(t-1),则图象y=t+=a(t>0)与y=a(t-1)(t>0)有唯一的交点,直线y=t,t=0是y=t+=a(t>0)的两条渐近线,则a=-2-2或a>1.

质疑3:为什么不采用常规的变量分离?

解法四:由=a(2x-1),可得a=,令t=2x,可得g(t)=(t>0),由g′(t)==0,可得t=-1. 当00,g(t)单调递增;当t>-1时,g′(t)<0,g(t)在(-1,1),(1,+∞)单调递减,并且当t→1时,g(t)→∞,当t→+∞时,g(t)→1,所以a=-2-2.

说明:当t→+∞时,g(t)→1,对高中生比较难以表达清楚,这是大学数学中的洛必达法则. 因此不是方法不行,只是知识还没有完备,因此我们选择了其他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查查有关资料.

质疑4:类似于解法四的处理方法,a=,t=2x,可得a==1+,令s=t+1,则a=1+=1+,但由于函数y=的图象不好处理,所以又是一个半成品.

解法五:=s+-3(s>1),所以=2-3,或者≥0,所以a=-2-2,或a>1.

反思回顾:各种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转化为两个图象有唯一交点.其实只要两个函数各自的图象性质清楚,两图象之间的关系清楚,怎么变形都可以.所有的解题败笔,都有自己的闪亮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仔细处理解题过程中的半成品,对我们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的条理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都是有帮助的.

案例3: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过程.

当q≠1时,Sn=a1+a1q+a1q2+…+a1qn-1,等式两边同乘以q可得qSn=a1q+a1q2+…+a1qn-1+a1qn,两式相减,可得Sn=.

质疑:为什么两边要乘以q,不乘以q可以吗?

方法一:由Sn=a1+a1q+a1q2+…+a1qn-1=a1+a1q+a1q2+…+a1qn-1+a1qn-a1qn=a1+qSn-a1qn可得.

方法二:由==…=,可得==…=,所以==q-1,=q-1(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九卷题35)[1]

方法三:由===…=,可得=q,所以=q.

由此可见,乘以q仅是一种运算技巧,不乘以q的方法更巧妙.

三、捕捉意外信息 培养创新能力

在丰富而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学中,常会有许多“小意外”,面对课堂上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教师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大将风范.要用理智驾驭情感,要学会随机应变.要用智慧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投学生之所好,以便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使之成为课堂的亮点.

案例4:在教数学归纳法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准备20来块多米诺骨牌,然后提问如何将所有的多米诺骨牌推倒.预设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满足(1)将第一块骨牌推倒;(2)每一块骨牌都能碰到后一块骨牌,则所有的骨牌都能推倒.从而能得到关于自然数命题的证明方法——数学归纳法. 设p(x)是关于自然数的命题,若①(奠基)p(1)成立;②(归纳)假设p(k)成立可以推出p(k+1)成立,则p(k)是对一切自然数n均成立.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一个顽皮的学生说,“像打水漂一样的,只要1能够得着3,3能够得着5,……,同时2能够得着4,4能够得着6……就行了.”这实际上是跳跃式数学归纳法的雏形.当时我马上想起以前一位学生的话——“数学归纳法没有一点生命活力,我最讨厌学这个”.怎样让数学归纳法“活”起来?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学?这是否是一个契机呢?于是我针对以上想法把这类数学归纳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提上来了,原来数学归纳法是这样玩出来的.于是更多更奇特的想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也不急于去阻止,只是告诉他们,他们的想法中还有很多是我们数学归纳法的雏形,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查资料,让学生去了解双重数学归纳法、跷跷板数学归纳法、反向数学归纳法的类型,让数学归纳法充满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走进学生内心和学生一起成长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从学情出发,用锐眼捕捉契机,善于利用,并按照需要随时做出有创意的教学调整,使课堂在动态过程中生成亮点,闪耀精彩,演绎高潮迭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汪晓勤.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归纳法交点图象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数学归纳法学习直通车
阅读理解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用“不完全归纳法”解两道物理高考题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试析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