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平
(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151)
前不久,我校面向苏州高新区以及长三角(沪苏浙皖)网络教育联盟学校举办了公开教学活动。活动中我校语文教师执教的《黔之驴》以全新的教学设计、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而引人注目。语文课堂的展评模式引发观课教师极大的兴趣,其中“教学评价表”中一些有别于传统评价的“子项”更是引起热议。什么是语文展评模式课堂?什么样的课才是符合展评理念的课?教学评价又是怎样影响课堂教学走向的?本文将结合我们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做以阐述。
一项针对苏州新区4所学校2010级384名初一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态不容乐观。就“你喜欢语文吗”这一问题,有78.4%的学生选择“喜欢”,有16.1%的学生选择“不喜欢”;而就“你喜欢语文课吗”这一问题,有31.7%的学生选择“喜欢”,65.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接下来的调查应该能说明问题。就“你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哪些(多选)?”28.3%的学生选择“老师讲得太多,枯燥无味”,19.6%的学生选择“要背诵、理解的内容太多,记不住”,40.5%的学生选择“怕写作文”,还有5.1%的学生选择“买本教辅就能学语文,不需要上课”。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应该可以看出:1.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说明我们的语文课出现了问题。2.从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学生的识记能力或者对识记的态度、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态度是阻碍语文课赢得学生喜爱的重要原因。
从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我们的课堂存在着教师主导地位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伪化,语文课丧失语文味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企图通过教学评价标准引导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可是,有的评价标准重宏观轻具体,只在面上做原则规定而无针对性;有的重视结果却轻视课堂教学过程,以分数、学生表现论教学效果,而忽略整个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有的关注功利而忽略价值,赋予语文课堂评价许多实利(比如与教师职称、荣誉挂钩),而忘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本意。这些不接“地气”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但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语文教师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展评的模式,制订展评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以建模促变革,以评价促发展。在实践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评模式”是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着力践行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前端学习(个人自学或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媒介向全班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展示者前端学习的成果进行评点、评价、质疑和讨论,并由此引发对问题的思辨,进而实现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1]
展评模式依赖于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语文展评课堂是教师逐步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也是学生建构知识谱系、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的课堂。
语文展评模式的建构还依赖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模型。他以语言学习为例,发现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爱德加·戴尔进而得出结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语文展评模式通过学生学习、展示,同学评价、探讨,教师引导、促进的方式,变革语文学习方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语文展评课堂模式包括前端学习、展示评价和整理总结三个阶段。
在前端学习阶段,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合作学习,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结论。教师要通过“语文学习情况记录单”(参见表1)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查找共性问题,归类典型失误,确立展示样本。
表1 语文学习情况记录单
展示评价则是“展评模式”的核心阶段,展示的学习成果必须具有代表性即有“可评价性”。教师要在文本中“似是而非”的模糊处、“计白当黑”的空白处、“以一当十”的凝练处、“语微旨隐”的含蓄处、“戛然而止”的结尾处设计学习支架,让学生展示典型错误、独到见解以及其他值得推介的初步成果。[2]评价可以是学生自发评、教师指定学生评,或先教师指定评后学生自发评,或先学生自发评后教师指定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某个结果的争论,形成积极思辨、争相发言的氛围。
展示评价阶段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敞开精神世界和彼此接纳。展评阶段需要文本细读、精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相互碰撞,学生之间的感悟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升华相互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
整理总结是整理知识点、提升能力点阶段。在教师主导下,师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小结,形成图式。整理的过程包括画脑图或检测。补缺则主要是学生针对课后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同学或教师,使知识得以完善。
前沿的比较研究表明,各国语文课程评价改革总的趋势已经形成:一是评价主体从原来的只有教师评价转向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二是在评价方式上从总结性评价为主转向加强过程性评价;三是从过去的重视量的评价转向更注重质的评价。这种评价重心转移的深层意义,在于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是发展的主体。[3]展评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评价应该顺应这种趋势,以评价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促进教师正确把握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结合我校的生源特点和语文展评课堂模式的特征,我们将之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两个维度,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分为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总结三个评价阶段。
展评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学的过程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们结合展评模式的不同阶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设计评价项目,让学生全面自省语文学习经历。我们通过“学习评价表”(参见表2)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习过程、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以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建立成长记录资料,形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评价。
“学习评价表”的制定依从于以下三个角度:
1.过程角度。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诸如学生的兴趣、方法、习惯、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重视学生在展评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态度情绪角度。展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前准备、学习兴趣、注意力、自信力、好奇心甚至学习表情等方面。我们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把学到的语文知识、掌握的语文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建构新的知识谱系。
3.行为角度。学习行为是学习发生和成功的基本保障。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更加关注学生朗读、感悟、体验、揣摩、倾听、发言、记录、讨论、交流、质疑、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表2 学习评价表
展评模式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在前端学习设计、课堂组织调控以及整理归纳阶段都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我们设计了“教学评价表”(参见表3)评价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我们把“教学评价标准”归纳为“两个坚持”“三个重视”和“四个能力”。
“两个坚持”之一是指展评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多样化。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评价不能只唯分数论。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悟,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往往难以通过纸笔测验来体现,纸笔测试至多只能体现学生的部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既要关注终极性评价,也要关注形成性评价。“两个坚持”之二是指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展评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授课模式,学校的学术部门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归纳整理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客观地描述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学校要考虑教师从教时间、知识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用积极的评价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三个重视”是指:1.重视设计。要具体考查教师用什么样的前端设计形成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的学习发生;教师的设计是否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对话、品味、揣摩、感悟、体验、探究、写作等途径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教师的问题设计是否能帮助学生形成观点,进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和网络。2.重视关联。重视展评过程中的学生合作态度、参与态度和教师“教”的关联度;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效果和教师“教”的关联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教师“教”的关联度。3.重视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全员参加,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开发。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参与的规范,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表3 教学评价表
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或者对话式教学模式,展评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更能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除了前端学习设计之外,展评样本的选择、讨论时机的把握、教师点评语言的艺术等都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育机智和敏锐的洞察能力。我们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四个能力”:
一是提升的能力。对学生提出的疑惑,教师要能予以肯定。不但要能明确这个疑惑好在哪里,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疑惑的价值。这样对提出疑惑的学生来讲是肯定,又是提高;而对其他学生来说则指明了质疑的方向,树立了范例。二是修正的能力。学生没有经过完善思考的见解可能是有瑕疵甚至缺漏的,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情况,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修正观点、理由,完善表达。三是点拨的能力。点拨能调节课堂的节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的点拨是总结性的,有的是过渡性的;有的是面对个体的,有的是立足全班的。教师要能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展评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点拨的作用。四是启发的能力。班级授课制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存在着中间层和底层。教师要根据学情,启发班级的中间层学生思考,引导底层学生参与,决不让展评活动仅仅成为优秀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
通过语文课堂“展评模式”的实践,借助于上述有序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发现,语文学科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态有了显著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了。最近的调查显示,有91%的学生选择“喜欢语文”,有81.7%的学生选择“喜欢上语文课”。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变了。不再认为语文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一门通过阅读形成理解,通过语言表达看法,通过思辨修正观点的人文学科。对“语文学习记录单”的分析统计显示:学生的书写、表达越来越规范;借助教辅用书完成学习的越来越少;前端学习的完成效度越来越高。
二是语文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就此终结,而只在学生展评学习过程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学习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敢于展示,勇于评价,一扫传统语文课堂沉闷单调的气息。
三是语文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言说、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简明、生动、流畅、自信地表达观点。学生学会了倾听,能够删选语言信息,明确对话的重点。学生形成了问题意识,能够向文本提问,向同学和教师提问。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语文展评课堂充满着思辨色彩和人文魅力,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
[2]崔允漷.有效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3]仇海蓉.“展评学习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