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培,王贤恩,张复贵
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心肌功能不正常的疾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心肌病是在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发生发展而来,最终导致心肌的长期缺血缺氧状态,或者发生严重的梗死状态下,心肌由于缺血、缺氧环境中,纤维组织增生、心肌本身发生萎缩等原因,最后引发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1]。目前,针对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手段有限,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缺血性心肌病的预后较差。近些年来,该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在治疗方法上也有一些新的进展:①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冠脉搭桥、血管再生;②心肌再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③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左室减容术、房室瓣成形或置换术、聚质网心室包绕术,心脏再同步化;④心肌能量代谢改善;⑤终末期的心脏移植[2]。
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属于“心悸”“胸痹”等范畴,其发病的病机多为气虚血瘀水停或气阴两虚,在治疗上也多采用益气补血、益气养阴等法,以达到活血通络的治疗目的[3]。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组成,方中党参、黄精二药用以益气养阴;同时加入三七、甘松理气化痰;琥珀具有宁心活血之效,诸药合用,在活血通络的同时,又能不损其正气[4]。在临床上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心脉瘀阻等所致各种症候。本研究采用儿茶酚胺引起心肌缺血的大鼠模型,以讨论稳心颗粒对于该模型的作用。
1.1 试验动物药品 健康大鼠90只,体重250g~300g,雌雄各半。稳心颗粒(无蔗糖,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氯化钠溶液(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
1.2 分组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90只大鼠分为3组:A 组、B组、C组。A 组是模型组,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水溶液;B组是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C组是在模型组的基础上,采用灌胃方式给予稳心颗粒。
1.3 动物模型的建造 于大鼠后肢大腿内侧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水溶液,每日1 次,每次剂量按10 mg/kg体重,连续注射5d。每次注射后1min、5min、10min、30 min、45 min……均可记录心电图,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改变。如能连续2d观察到心肌缺血心电图典型改变,则表明建模成功。
1.4 实验操作方法 A 组和C 组大鼠采用以上建模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动物模型。B 组大鼠在大腿相同部位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A、B 组每只大鼠每日给予生理盐水(1.0mL/100g)灌胃,C组大鼠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稀释的稳心颗粒15g/kg 灌胃。连续用药一周以后。
1.5 评判指标 用乙醚轻度麻醉,仰卧位将头和四肢固定,用心电图机记录心电图,并记录下20 min以内ST 段抬高的最大值。心电图记录完毕后,从下腔静脉取血5mL,离心1 5min后,测定血肌酸激酶(CK)浓度。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
计,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ST 段抬高的最大值以及血肌酸激酶浓度比较,A组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模型建立成功;A 组大鼠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ST 段抬高最大值、血肌酸激酶浓度比较
表1 ST 段抬高最大值、血肌酸激酶浓度比较
与B组比较;1)P<0.01;A 组比较,2)P<0.01。
组别 ST 段抬高最大值(mV) CK 浓度(U/L)A 组 0.35±0.751) 41.47±2.651)B组 0.13±0.29 33.97±2.36 C组 0.22±0.402) 31.17±2.912)
缺血性心肌病是在原有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心肌的血供已经呈现不足趋势,在寒冷、激动以及应激情况下,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则增加,使原来已经发生缺血的心肌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梗死情况。而本实验中,采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的动物心肌缺血性心肌病模型,即是人工模拟,注入大量外源性儿茶酚胺类激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本实验研究中,采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水溶液建立动物模型,符合冠状动脉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模型。实验中稳心颗粒组ST 段抬高最大值以及血肌酸激酶浓均低于未用稳心颗粒的大鼠模型,其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在该模型中保护心肌以及减轻心肌缺血坏死的作用是肯定的。
缺血性心肌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5]。中药在抗心肌缺血过程中呈现出多靶点,多途经的作用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6]。近些年来,随着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也越来越认识到中医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优势,虽然在传统医学领域尚未对该类疾病进行明确分类以及命名,但是从其症状以及体征的分析,多数医家认为该病属于“心悸”“胸痹”等范畴,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诸因素有关,该病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心力衰竭,病理演变早期表现为心气不足,进而气阴两虚,中期阳气亏虚,阳虚水泛,最后发展到阴竭阳脱,生命进入垂危阶段[7]。
虽然在大鼠的模型中,已经得到了稳心颗粒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良好效果,但是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试验还有较远距离。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功效。
[1] 曹克将,陈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4-17.
[2] 李少波.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12):1-3.
[3] 郭志华.缺血性心肌病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8):194-195.
[4] 靳利利,周瑞玲,陈玉兴,等.稳心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8):698-699.
[5] 袁宝萍,吕嵘,章忱,等.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222-226.
[6] 许波华,许立.中药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5):265.
[7] 刘福忠,郭进建,熊尚全,等.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关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