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

2015-05-29 06:25徐玲玲
文理导航 2015年13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学培养

徐玲玲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各科教师都有责任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创新教育过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去创设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民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

一、宣讲创新故事,促使创新欲萌动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意识安插一些“创新”故事。故事的选择:1.不必长,三言两语亦可;2.不必大的发明创造,只要能体现出“创新”即可;3.不必大人物科学家的故事,普通人的创新故事即可。注意,不要显出特意讲故事的样子,而是讲到那里很自然的带出故事来。

这样多次讲故事,可以促使学生有创新欲的萌动:人家能创新,我为什么不能创新呢?我也要创新!

二、多赞扬多引导,强烈创新欲望

学生提出质疑、否定、异议,说明学生确实已经动了脑子,起码也是初步动了脑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质疑、否定,促使自己去探求。异议,比质疑、否定进了一步。要使自己的观点立的起来,站得住脚,就要深入研究。

赞扬。在课文理解上、在学术问题上,对敢于质疑者,表扬;对敢于否定者,表扬;对敢于提出异议者,不要嫌其幼稚,不要视为荒唐,皆表扬。出当堂表扬外,一段时间下来,对敢于质疑、否定,提出异议次数多者,可张榜表扬。

质疑、否定、异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开始,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开始。如质疑“荤素的荤为什么是草字头?”这就促使学生追本溯源,弄懂其中道理。又如异议:“脑袋,袋只能装进知识;应该是脑蛋,蛋可以孵化出新的生命。”这说明已经动了很多脑筋。

引导。对敢于否定者,要引导其在充实否定理由上下工夫。对敢于提出异议者,要引导其在充实论据,严密论证过程中下工夫。

要注重引导。

三、搭建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胆量

文学作品,见智见仁。属文学作品的课文,不必死板的按照教参上的框框去教。可发动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认真自学课文,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表各自的意见。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赞成某人的观点、否定某人说话,只应指出,某人理由充分,论据充足,好;某人论据尚不足,请继续搜寻论据;某人论据不够严密,不足以得出如此结论,要在论证上下工夫,等等。

只要能言之有理,就是对的;言之而不能成理得,也不能说不对,而是要请他还要下工夫。这是一场创新演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胆量。

多场演练,一定能使学生成为“创新”的精兵强将。

四、创办壁报专栏,盛放创新花朵

经过演练之后,学生的“创新”激情激发出来了,课堂上没来得及讲的,又有新的观点的,要反驳某人观点的,或者对其他课文独到见解的,要求创新表达,就得有个阵地。

黑板报远远不能胜任,需创办壁报或在学校宣传栏中辟一专栏,用来盛放“创新”花朵。

壁报专栏(或称“专栏园地”),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散题性的。专题,可以是一个问题,一篇课文,也可以范围大点,比如《红楼梦》心得,对《水浒传》的解读,等等。专题散题相互交错。

创办壁报专栏,可以定期,也可不定期。一切视需要而定。

关于壁报专栏的负责人,开始由老师负责,搞过几期后可由学生不错。学生也不一定老由那几个人负责,可以轮着来,大家锻炼锻炼。

究竟怎么搞?也有个“创新”的问题。学生自有创新的能力。要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指导课外阅读,拓展创新天地

语文学习不能单靠课本,必须课外阅读。早在几十年前,吕叔湘就在文章里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就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课外阅读是课本学习的补充、延伸、拓展。

课外阅读有盲目的和有目标的两种。有目标的又有自定目标和老师指导两种。盲目的课外阅读收效小,最好是老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因此,语文老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是广阔天地。只要老师指导的好,就是拓展了学生创新的天地。

六、每人一本《教参》,提高创新质量

毛主席早就讲过:“为什么不发讲义?应该印发出来叫学生看、研究……”“为什么不把讲稿发给你们,与你们一起研究问题?”

毛主席这是针对高等院校讲的,但中学也可以借鉴。

《教参》本为教师所用。如果给学生每人一本《教参》,教学情况就会起大变化。只要学生结合《教参》认真学课本,那就等于爬到了“梯子”上,提出问题的深度、难度,“创新”的高度都会出人意料,甚至老师都难以应付,会被“将军”,会出洋相,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当然教师还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还要担起“主导”的责任。

《教参》基本上只是一家之说,学生尽可百家争鸣。因为有了《教参》这个“梯子”,学生的“创新”质量必然大为提高。

上面所述,是我的看法,其中有些已试探着做了,有些还只是设想。

当然,要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的。二是照原来的一套进行教学,已经够忙的了,哪来时间搞“创新”培养呀?实际上,你在这方面花了工夫,就可在那方面省下力气。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了,动起来了,活起来了,教师反倒省力了。三是教师要准备吃苦头,准备被“将军”。

最后坚信,只要教师的教学不断“创新”,定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云亭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学培养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