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旨在丰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 钢琴集体课 奥尔夫 教学模式
钢琴课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钢琴课是本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课”,共开设三个学期,总学时为104节课。
这些年,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年年扩招,许多高校出现了师资严重不足的窘况,因而应运而生的是电钢琴集体课取代传统的钢琴个别课,以解燃眉之急。也因而催生了这门课程教学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和创新。从教学实践来看,开展本课程教学所应具备的条件:一是面积约为80平方米左右的电钢琴教室;二是教室内宜配备相应的辅助教学硬件设施,即学生和教师每人各一台电钢琴,教室配置多媒体投影设备一套、电脑一台、强化地板、立式空调一台、黑板和立式白板各一块。结合以上硬件设施及本专业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构成特点,我们尝试着将奥尔夫教学法有机融入教学之中,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之触类旁通,并将其带入到学生毕业后的幼儿教学实践中去。
一、奥尔夫教学模式探索
本教学模式探索按教学目标分步进行,并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一: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节拍感。
(一)教案设计一:听音乐走动
活动一:教师任意选取一首节奏律动鲜明的音乐,播放音乐,让学生起立跟随所播放音乐的节拍在教室内随意走动。教师提示学生如何倾听音乐中的节拍,并予示范,注意稳定节拍和速度。
活动二:教师选取任意一首节奏律动鲜明的声乐作品,提示學生:当听到人声演唱时则跟随节拍随意走动,当人声演唱停止而听到间奏音乐时则原地踏步。
教师注意稳定节拍和速度。
(二)教案设计二:节拍传递游戏
步骤一: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人拍一次手,朝任一方向依次传递(不规定速度);
步骤二:每人拍一次手,依次传递(要求传递速度尽可能快);
步骤三:每人拍一拍,具有稳定节拍,依次传递;
步骤四:传递四拍子:4/4 X X X X‖,每人拍一拍,依次传递(教师稳定节拍和速度);
步骤五:传递三拍子:3/4 X X X‖,方法同上。
(三)教案设计三:奥尔夫乐器练习
乐器是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将奥尔夫打击乐器诸如铃鼓、手鼓、双响板、铃圈等引入钢琴集体课中。在传统教学中,授课者为了统一齐奏的速度或拍律,通常使用教师用琴中的节拍器,设置速度自动播放,学生根据播放的速度弹奏乐曲。结果发现:齐奏的音量覆盖节拍器的声音,学生听不见节拍器声响,导致弹奏速度不稳定,从而失去播放节拍器统一速度的意义。由此,奥尔夫乐器的引入会是这种传统教学手段良好的补充。授课者将铃鼓、手鼓、双响板、铃圈等奥尔夫打击乐器运用至电钢琴集体课,譬如:击打乐曲预备拍、击打节拍贯穿全曲、适时击打稳定拍律,或根据乐曲力度要求变化击打乐器的力度等等。总之,奥尔夫乐器带给学生的体验是:可停、可续、可强、可弱、可变。奥尔夫乐器的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变化的演奏”,集中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性”。
教学目标二:建立音高感。
教案设计:绳子游戏。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五线谱音符的走向及键盘的相应位置:音越高,谱面显示音符上行;反之,音越低,音符则下行。
活动一:认知do-re-mi。
请两位学生面对面站立,手拉细绳的两端并举起。“细绳”本身表示“re”,“细绳下方”表示“do”, “细绳上方”表示“mi”。教师示范:从面对学生座位细绳的右侧开始,行进的同时用手指着细绳的任意一处,并哼唱相对应的唱名,随之即兴编唱的旋律由此而生。接下去再请学生演绎(提示:手指向细绳时,注意音高位置的明确、节奏及节拍的准确)。
活动二:认知do-re-mi-fa-sol。
方法同上,请两位学生拉着细绳,不同的是,将这根细绳的任意一端拉至另一端而使之变为三根绳。其固定音高由下而上确定为:“最下面的绳子”表示“do”,“中间的绳子”表示“mi””,“最上面的绳子”表示“sol”,“绳子间的间隙”则表示其相邻的音高“re-fa-la”(提示:教师先示范,再由学生演绎)。
教学目标三:乐曲合奏。
教学目的:教师结合合奏乐曲的节奏型特点分声部设计体态律动动作,让学生通过对体态合奏的感知,过渡到弹奏合奏乐曲,从而渗入和达成合作的情感目标。
教案设计:教师可任选一首钢琴独奏曲,并将其改变成钢琴合奏曲(或钢琴合奏曲成品作)。现选取林瑞云译《轻松学钢琴》中的《Mickey Walts》,将其改编成简易的三声部钢琴合奏曲,图1-1:
教学步骤:教师宜先分析乐曲各声部节奏类型,再引导学生做各个声部的体态律动;待学生初步体验各声部的体态律动后,再进行体态合奏,进而交换声部进行体态合奏。这样循环变换声部的体态合奏,能加深学生对各声部的认知。最后再分声部进行钢琴合奏。
二、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教学课程中,通过设计听音乐走动、节拍传递游戏、运用奥尔夫乐器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节拍感;通过绳子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五线谱音符的行进方向及音符与键盘相对应的位置;通过对合奏乐曲声部的分析,精心设计符合各声部节奏型特征的体态动作,让学生通过对乐曲各声部的体态律动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弹奏钢琴合奏曲。
教学实践中,从对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实验班级与未运用此教学法班级的对比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实验班学生节拍感和节拍稳定性要强于未使用该教学法的班级;对五线谱音高方向感的理性认识也强于其他班级学生;而对钢琴合奏曲的理解、合作能力同样也高于其他运用传统方法教学的班级。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今后钢琴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任何事物都存有两面性,即长处与弊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奥尔夫教学模式,目前仅适用于大一启蒙钢琴学习阶段,若要延伸至习琴的中级或高级阶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这点而言,音乐教师仍需作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三、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可见,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全国各地幼儿园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幼儿园在师资力量、办园规模、教育科学性、规范性等众多方面都达不到国家政策要求。随之,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并开始组织招生和深入研讨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以普通高考文化类分数线统一招录的,因而他们在音乐上的素养便先天不足,即没有多少音乐基础,缺乏对音乐专业学习的自信,弹奏钢琴时手指机能差,不具有起码的乐感和节奏感等。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而有利的方面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好,学习新鲜感浓厚,学习热情高,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较强,因此有较强的可塑性。
为此,主动适应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需要,以及更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课学习的需求,是高校音乐课教师所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钢琴集体课奥尔夫教学模式的提出,即为试图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而将多元化教学集于一体的现代新型教学革命的一种尝试和努力,期望对同仁们有所鼓励和启发,以创新钢琴课的教法和学法,有效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4-15-7。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新华社,2010-07-29.
[2]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