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仇雨临
基金可持续是医保头等大事
文/仇雨临
仇雨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导
“十二五”时期中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表现在:一是医保制度实现了全覆盖。2014年,三项医保制度覆盖人群达到13.34亿,占全国人口的96.3%。二是待遇水平明显提高。 按照“新医改”方案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的要求,加上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居民大病保险等政策的实施,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14年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全口径报销比例达到73.2%,居民达到57%。三是医保服务更加便捷惠民。各地相继出台了多项医保惠民政策,如“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建立省内异地就医网络,大大方便参保人获得医疗服务。
但是,“十二五”期间,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福利刚性驱动显著,基金支付压力陡增,危及医保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出年均增速超过20%,收入年均增速为18.6%,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增长的最快时期,均远超经济和收入的增长速度。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分别有185个地区的职工医保和137个地区的居民医保基金出现了当期赤字,占全国统筹地区总数的25%,且这个趋势正在逐步扩大,医保基金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风险。
“十三五”医保制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是众所周知的老龄化冲击,带来医疗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二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使政府财政投入趋缓,医保基金缴费收入受到抑制,基金将进入低增长期;三是疾病模式变化、医疗技术进步、物价水平提高、人们医疗需求增长等因素拉动医保基金支出提升;四是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医疗服务滥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医保基金浪费严重;五是“十二五”医保“扩面”已经接近极限,“十三五”靠“扩面”增加医保基金收入的空间已经不大,医保基金增长和稳定必须另辟蹊径。
医保基金是医保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十三五”医保制度可持续取决于医保基金的供给能力。面临以上的挑战,医保基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是从理念上回归“保险”规律,避免“福利化”冲动。医保的基本规律就是要强调缴费与待遇挂钩,权利义务对应,个人承担责任等。二是建立医保基金筹资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机制,比如形成与GDP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物价水平增长、医疗费用增长等的比例关系。三是“开源节流”,如研究居民医保筹资机制(明确个人缴费与财政补贴的关系)、退休人员缴费、单位划入个人账户比例、个人缴费与单位缴费比例关系等政策,扩大基金收入。四是完善支付制度、谈判机制和医保支付标准,实行“三医联动”,增收节支。五是推动“分级诊疗”,理顺医疗服务体系,在实现居民方便就医的同时,减少医保基金的无效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