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监测用于小儿全麻复合用药的临床研究①

2015-05-25 11:52杜卫东罗春水宋兴荣许汉标叶祥东付勤张译尹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氟烷全麻苏醒

杜卫东,罗春水,宋兴荣,许汉标,叶祥东,付勤,张译尹

(1.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1 E-mail:d152138@163.com;2.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广东 广州 510623)

在麻醉中镇静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1]。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是监测麻醉深度的有效指标,而且已在成人麻醉监测中广泛应用于临床,已证实在评价患者术中、术末镇静深度,调整麻醉用药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2]。目前小儿麻醉大部分采用多种麻醉药物的复合麻醉方式,麻醉深度难以准确把握,而BIS监测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还较少,各项指标还有待验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BIS监测在小儿复合全麻中对用药的指导意义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儿外科泌尿系手术患儿80例,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术中均采用BIS监测,观察组40例术中根据预设理想的BIS值调整用药量,对照组麻醉医生不能观察BIS监测结果,根据临床经验结合常规监测调节用药量。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平均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n=40)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患儿均为泌尿系统手术,且智力发育正常;排除有癫痫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患儿。

1.3 麻醉及监测方法 所有患儿BIS监测使用机器为COVIDIEN BIS VISTATM监护仪;儿童专用传感器,麻醉方式为气管内插管吸入麻醉,为确保麻醉效果一致,麻醉均由同一麻醉医师完成,麻醉诱导:以5%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生产的吸入用七氟烷——凯特力)复合60%氧化亚氮和维库溴铵0.1mg/kg,氧气流量5L/min,麻醉维持:0.5%~3%七氟烷复合50%氧化亚氮/氧气流量1L/min,呼末二氧化碳维持在4~5.3kPa。根据麻醉深度术中可追加2μg/kg芬太尼或0.07mg/kg维库溴铵,但手术结束前40min起不再追加。观察组根据BIS值调整麻醉药物用量及浓度,使BIS在切皮至手术结束前15min维持在40~60;手术结束前15min维持在60~75[3];对照组40例患儿麻醉及监测同观察组,但麻醉师不能观察BIS监测结果,根据临床经验结合常规监测调节用药量。所有数据由项目组护理人员据实记录。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术中(切皮至手术结束前15 min)、术末(手术结束前15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七氟烷浓度及平均BIS值;同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间及七氟烷用量,计算平均数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中、术末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术中、术末平均MAP及术末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 HR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术末呼末七氟烷浓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术末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全麻患儿术中、术末的MAP、HR、呼末七氟烷浓度、BIS值比较 (n=40,±s)

表2 两组全麻患儿术中、术末的MAP、HR、呼末七氟烷浓度、BIS值比较 (n=40,±s)

观察组 10.30±1.22 10.25±1.17 123.6±11.8 114.7±13.2 2.11±0.20 1.36±0.27 50.2±3.8 66.4±3.7对照组 9.82±1.05 10.00±1.09 133.6±15.8 118.4±10.9 3.04±0.26 1.97±0.36 41.6±9.5 52.8±11.4 t 1.930 0.999 3.207 1.367 17.931 8.573 5.316 7.177 P 0.057 0.321 0.002 0.176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儿术后苏醒及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平均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平均苏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出PACU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出现8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07,P=0.034)。

表3 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拔管、出PACU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n=40,±s)

表3 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拔管、出PACU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n=40,±s)

组别 平均七氟烷用量(mac·h)平均苏醒时间(h)平均拔管时间(h)出PACU平均时间(min)观察组2.08±0.53 3.46±1.08 6.81±2.25 12.07±3.29对照组 2.94±0.72 9.11±2.94 12.52±3.69 19.48±4.09 t 6.084 11.409 10.298 8.928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麻醉深度的调控和监测是麻醉的重要内容,也是麻醉领域的研究热点[4-5]。麻醉过深过浅均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前者会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导致对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等系统抑制过度,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后者会使交感神经亢奋,机体处于极度应激状态,甚至术中知晓。国内目前在小儿复合全麻中调整深浅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患儿心率、血压等常规监测和对瞳孔大小、躯体运动、有无出汗和眼泪等的观察来判断。但小儿麻醉多为联合用药[6],以上各指标不仅受术前肌松药、镇痛药和麻醉药的影响,患儿疾病和体质等也可能影响到以上指标,因此,单凭常规监测、观察及经验来判断深度,调整药物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BIS是经美国FDA批准的可用于镇静深度监测的第一项脑电参数,其应用原理是将脑电图(EEG)的频率和功率经双频分析得出的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7-9],用0~100简单的数字表示,对代表不同催眠、镇静程度的复杂脑电信号同步量化,使麻醉师对患者术中情况一目了然,数字越小,代表镇静深度越深,反之则越清醒。一般情况下术中BIS为40~60是理想的麻醉深度[10-11],大量研究已证实BIS与七氟烷、异氟烷、丙泊酚等药物呈剂量依赖性相关,应用BIS指导小儿复合全麻,并以此为指导调整药物用量,有助于合理用药,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提高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术中HR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术末呼末七氟烷浓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术末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平均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平均苏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出PACU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儿全麻应用BIS监测可使麻醉药物用量更加精确,麻醉平稳,从而缩短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而且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小儿外科的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麻醉保障。

小儿的中枢神经尚处于发育过程中,而BIS来源于成人脑电分析的结果[12],因此儿童和成人在BIS监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BIS监护对于小儿麻醉是否适宜意见尚未统一[13-14]。本研究在观察中应用相同的麻醉方法,为了获得一致性高的研究结果,我们对所有患儿均由同一麻醉医师操作和评价,同时相同的麻醉药作用于大脑同一区域,对传导通路和相关受体的抑制作用是相同的,而且选择手术均为泌尿系手术,尽可能让手术患儿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研究处于统一基准线上,因此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在BIS监护下调整麻醉药物,使麻醉药物剂量更精确,一方面可使患儿更快苏醒,缩短复苏室停留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让我们手术间更加低碳、环保,成为绿色手术间,提高小儿手术的安全性,可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降低小儿全麻所需费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研究样本病种较单一,年龄跨度不大,研究结果仍需要大样本的支持。全麻药物对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尤其认知功能的远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正因为BIS的出现,为小儿外科精准麻醉提供了积极地的数。现阶段应用于临床指导丙泊酚、七氟烷合理使用是积极有效的。

[1] 顾勤,刘宁,葛敏,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101-103.

[2] 高文蔚,夏中元,赵博,等.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预防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meta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6):691-693.

[3] 黄达,王东信.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9):825-829.

[4] 李茜,张丽.意识指数监测小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与BIS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047-1049.

[5] 吴奇伟,张忱,胥亮,等.BIS监测预防全凭静脉麻醉下术中知晓的多中心研究[J].北京医学,2014,36(8):624-628.

[6] 潭玮,罗爱林.Narcotrend与BIS监测硬膜外阻滞期间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09-112.

[7] 胡明新,郭曲练,钟涛,等.BIS和CSI监测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患者镇静水平的准确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9):836-839.

[8] 何洹,张春梅,施冲,等.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时NI与BIS监测镇静深度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3):282-284.

[9] 蔡军,于刚,缪江波,等.BIS监测下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比较[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34(2):78-81.

[10] 蔡军,张永,陈虎,等.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深度的BIS监测[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12):779-782.

[11] 王嵘,金沐,李立环,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J].中国循环杂志,2008,23(2):127-130.

[12] 蔡晶晶,吕红,张建敏,等.BIS监测不同麻醉深度下拔除小儿喉罩的比较[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10(6):467-469.

[13] 王绍林,刘小彬,张鹏,等.BIS监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15(5):600-601.

[14] 武建华,武建辉.脑电双频谱指数对小儿手术中低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意识状态的监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78-80.

猜你喜欢
氟烷全麻苏醒
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绿野仙踪
吸入用七氟烷药理毒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