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琼 刘美霞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产科,深圳 518116
瘢痕子宫是由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等导致子宫留存了瘢痕[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也随之增加,带来的子宫破裂风险与母婴的并发症也相应提高[2-3],瘢痕子宫常被作为手术指征选择再次剖宫产,使有试产条件的产妇未能阴道试产分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已是产科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4]。本文探讨孕晚期宫下段全层厚度检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接收的瘢痕子宫产妇200例[4],按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分成两组,各100例,研究组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对照组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研究组年龄21~37岁,平均(27.3±4.6)岁,孕周 36~41 周,平均(38.3±1.6)周,体重 61~85 kg,平均(74.5±4.3) kg;对照组年龄 20~37 岁,平均(26.9±4.4)岁,孕周 36~40 周,平均(38.4±1.5)周,体重 60~86 kg,平均(75.2±4.5) kg。 产妇入院后均做病史资料记录、体格检查,包括腹围、宫高、胎心、胎位、胎先露高低、宫颈成熟度、骨盆情况、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的类型、位置,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与胎盘附着处。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飞利浦超声诊断仪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5]。检测时,孕妇需保持膀胱充盈,取平卧位,分别于横、纵切面对子宫下段前壁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部分瘢痕子宫下段前壁区分肌层组织比较难,对于厚薄不均的应移动探头到脐部较厚子宫肌层处,下移需缓慢,按子宫肌层连续性可准确区分出定位。向产妇及其家人说明瘢痕子宫试产风险并签署同意书[6],做好随时输血、抢救的准备。密切监测产程进度、胎心、宫缩强度,若出现产程停滞、胎心异常、可疑先兆子宫破裂及持续性瘢痕疼痛等情况,终止试产[7]。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情况,对自然分娩率、再次剖宫产中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子宫收缩乏力及新生儿窒息率情况进行深入比较。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n)
再次剖宫产中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及子宫收缩乏力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再次剖宫产中两组产妇疗效的比较
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是产科重要常见的手术。随着输液、输血、水电平衡、手术方式、手术缝合材料及控制感染等方面的进步,剖宫产成为解决难产与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与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措施。瘢痕子宫自从20世纪末剖宫产指征慢慢放宽以来逐渐增多[8],剖宫产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中国剖宫产比例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警戒线,除了孕妇自身的要求外亦有多种复杂原因,其带来的潜在危险和长远负面效应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多数研究报道指出剖宫产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剖宫产后再次发生瘢痕子宫的概率不断提高[9-10]。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母婴结局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如子宫破裂、剖宫产手术损伤、前置胎盘及早产等,甚至使新生儿病死率上升。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最大的风险是子宫破裂[11-13],产妇发生子宫破裂会导致严重后果,该类产妇分娩方式的选取目前还存在争论。通常子宫破裂这一因素会使专业人士增加对子宫破裂潜在风险的估计,进而使他们潜意识地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倾向于采取剖宫产,直接导致更多的不必要的二次剖宫产的增加[14]。通过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正确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15],减少母婴并发症,减少符合阴道分娩产妇进行非必要的剖宫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产科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孕晚期时可以基本形成子宫下段,能够测量厚度[16]。子宫在愈合良好时收缩功能比较好,在严密的监护下阴道试产成功率较高。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的瘢痕弹性不足[17],原组织结构丧失,对子宫整体规律宫缩造成影响,故再次剖宫产中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及子宫收缩乏力等均明显好于厚度<3 mm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可能与全程密切监护胎心有关,若胎心监测异常应终止试产,以免围生儿出现不良结局。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能够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国内剖宫产比例居高不下的情势下有利于减少非必需的剖宫产手术,节省医疗资源及产妇的分娩费用,也能从侧面缓解医患矛盾,增进互信,值得推广应用。
[1]朱振萍,向思阳,王琳.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102-103.
[2]华海红,余卢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探讨和体会[J].河北医学,2011,17(1):85-87.
[3]陈廉,张潇潇.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594-596.
[4]张雪梅,漆洪波.瘢痕子宫妊娠胎盘植入临床诊断与处理措施[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589-591.
[5]窦伯梅,范明秀.瘢痕子宫对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危险性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 (8):492-493.
[6]刘彦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最佳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5):3278-3278.
[7]罗洁燕.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安全性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4):12-13.
[8]刘海英.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6):133-134.
[9]谭美秀,罗云支.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4):115-116.
[10]周海琴.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2014,8(3):85-85.
[11]王红梅.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子宫破裂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202-203.
[12]崔艳丽.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4):291-292.
[13]申恒春.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93例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234-236.
[14]陆宣平.关于剖宫产后再次分娩方式及预测公式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15]吴景平,尚雅琼.186例瘢痕子宫妊娠后的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8):1177-1179.
[16]花茂方.150例瘢痕子宫再度妊娠自然分娩的产科风险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46-1248.
[17]李彩娟,刘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J].河北医学,2013,19(11):1644-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