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现阶段校企合作多停留在表面,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合作开发紧跟科技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教材等多方面的构想。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对校深度合作模式进行了全面实践。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育人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 工学结合 合作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23-01
1.前言
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形式为各行业培养出大量急需的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1]《纲要》指出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区别于学术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工学结合更强调高职教学的实践应用性。为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国内各大高职院校均大力建设了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尤其是国家骨干高职的建设和评估工作极大的推进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实训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使得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捉襟见肘,据调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内30%的高职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职业发展的要求。[2]另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的窘境及紧跟科技发展适用教材的缺,也是高职教育面临的实际困难。因此,探索长期、动态、紧跟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课题。
2.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有的高职院校合作协议一堆,但实质性合作并不多,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稍好,但企业关心的并非育人,而是效益,因此,多难以按校方意愿开展教学,达到预期实践教学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政策导向上,国家鼓励校企合作育人,但没有配套政策,企业参与教学育人无利可图,何来积极性;二是难以实现“合作共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出发点是企业要为学校服务,经济上支持,教学上无偿或廉价指导,而企业关心的是利润,双方尚未找到真正的“共盈”基础。
3.校企深度合作育人的构想
现阶段,企业主动参与教学育人机制尚不具备,实现实质性校企深度合作必须从企业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达到“合作双盈”。[3]企业关注核心是利润和效益,而学校不可能直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增加效益,因此,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往往被动应付。学校目的是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构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品牌”,谋求更大发展。为此,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必须以“双盈”为出发点,兼顾双方的需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育人。为达到校企深度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构想。
3.1校企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大多在校内建设有大量了实训场所,但这些校内实训场所,其功能仅适用于专业认识实训教学,难以达到生产的真实性,也不可能实现职业性教学,更无法满足紧跟科技发展动态实训教学的要求。因此,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势在必行,而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必须改变校企合作的理念,变企业为学校服务为学校为企业服务,充分关注企业的需求,使企业以较小的合作付出,得到大的合作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变企业被动合作为主动合作,校企才能真正建立长期深度的合作。现阶段,校企合作多是企业给学校一定的补助,或是无偿提供生产实训场所,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时,学校应适当出资,给予企业一定的补偿,使企业利益不减少,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前提。另外,急企业所急,为企业输入急需的人才,提供需要的技术咨询,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保证。综上,只有兼顾了校企共同的利益,在“共盈”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才能长期持久。
3.2校企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我国教育部多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共性和进行技术应用与开发等多方面能力。[4]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各尽所能,努力打造自已的“双师”队伍。就“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方面主要有:校本部教师培养,外校教师聘入,高薪自企业挖人。上述“双师”教学团队,各存利弊,无论是学校本部教师或是外校聘入教师多是高学历人才,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明显不足;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无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且因学校薪酬远低于企业等原因,也使得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学校从事教师工作。加之,“双师”队伍建立后,缺乏后续的专业技术发展规划,造成“双师”团队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多是有名无实,培养出的学生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打造一支紧跟科技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学校必须从深度校企合作上去探索。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到学校任职,共同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兼职教师,将生产现场技术引入学校教学,企业人员在学校任职任教期间,学校给予一定的报酬。学校教师在假期定向到企业去兼职,参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或技术工作,协助企业编制企业技术标准,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改造生产线等,同样,教师在企业兼职期间,企业给予老师一定的报酬。这样,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就会紧跟科技发展,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决不会落伍,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3.3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现阶段,适用于高职教育的教材相对较少,多是由本科教材改编而来,编写人员也多是学校教師,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编制的极少,使得编制出的教材多与现场生产实际不符,有的教材甚至沿用了一些落后的或已淘汰的技术,可想而知,教出的学生知识结构怎么能跟得上科技的进步?因此,开发与社会生产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已迫在眉睫。编制与现阶段生产实际相符的校本教材,必须以校企合作的模式,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以确保编制出教材科技前瞻性和生产实际性。
4.校企深度合作教学实践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与重庆建工集团开展深度校企业合作,自2012年开始,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在重庆建工集团承担的工程项目中选取校外实训基地,试点班人数40~50人,每学期安排20~30天集中实训,实训期间每4~5人为一个小组,学校聘请企业现场专业技术人员为校外生产实训导师,每导师负责带领一个小组开展实训。同时,学校聘请企业现场项目负责人为试点班兼职负责人,共同编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试点班校本教材。经2年的实践,目前,该试点总体效果良好。
5.结束语
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校企合作虽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的不懈努力,企业自身人才的需求,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将越来越广泛,培养出的人才素质将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胡兴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J]. 职教论坛.2012.03:76-78
[3]李红贤等.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下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0.10下:172-173
[4]史丽燕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8下:78-79
作者简介:
王清江(1973.1-),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技术、绿色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