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伟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是为期一年的长跑。平行分班后,不同教师接手,开始没有什么差别,但越到后来分化越大。就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复习效果 学法指导 授之以渔 课本细节 知识串联 网控全局 纠错补救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73-01
高三化学复习是为期一年的长跑。平行分班后,不同教师接手,开始没有什么差别,但越到后来分化越大。就此进行探究,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原因在于忽略了四个方面:
一、忽视学法指导,未能授之以渔
方法就像一种工具,工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学习方法的不当,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不要以为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效果,说不定被人坐着飞机前进的时候,你还在牛车上日夜兼程呢?第斯多惠说:“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的本身更重要。”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强调记忆和模仿,却疏于方法技巧的提炼总结,在授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细化教学让学生了解过程与方法。比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如編选歌诀、利用谐音、形象比喻等方法,可以帮助记忆。
二、忽视课本细节,未尽挖掘之事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如果有学生做了很多题却仍拿不到高分,那是因为没有重视课本。如果有人难题做得很好,简单题却容易出错,那还是因为没有重视课本。
要仔细想想:是不是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学生都搞得清清楚楚?是不是每一道例题、习题都能达到一看就会做、还能做得全对的程度?是不是认真分析了课本所体现的基本意图和基本思路?很多时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也难怪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我校一位名师老师教了三十五年的书,带了许多届高三,他至今仍在对我们说,每看一遍书,都会有新的收获。老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呢?
高考题源于何处?课本是万木之本。每一道高考题都是课本概念的延伸和课本题目的综合。吃透了课本,才是抓住了根本。
三、忽视知识串联,未能网控全局
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串联,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忽视纠错补救,未能消除疑点盲点
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教师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然后采取措施,第一步让学生纠错,第二步再增选类似的变式题目予以补救。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最后还要收集学生的错题本,对比分析,归纳本届学生的共同易错点。选出典型题,补充变式题引发共享。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难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必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得心应手。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是一系统工程。教学中要讲究方法,及时补救,要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特点,进行浓缩、收敛、精炼、放大、升华、迁移和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