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旅游资源的本质与特征

2015-05-22 08:00霞,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旅游者特征旅游

于 霞,邱 爽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其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可为旅游业所开发,终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划到旅游资源的范畴.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旅游学术界对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旅游资源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处于短板,且其是基础性研究.为此,本文将在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旅游资源的本质和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丰富旅游资源研究理论,并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1 旅游资源的本质

所谓本质就是指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它是决定其特征、性质、结构、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说,要想深入探讨旅游资源相关内容,必须先正确把握旅游资源的本质,即国内学者所说的概念与内涵.

1.1 旅游资源概念的回顾与评析

旅游资源的概念既是旅游资源本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进行旅游资源相关研究的基础.然而我国学者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观点各异,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基于旅游需求的视角进行旅游资源的界定.如保继刚(1993)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一切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与用于旅游的人工创造物[1];全华(2003)认为,能够激发异地旅游者前往游览、体验的吸引因素均可称之为旅游资源[2]5.

(2)基于旅游供给的视角进行旅游资源的界定.如郭来喜(1985)认为,旅游资源是指能为人们提供观赏、娱乐、疗养、考研等旅游需求的客体与劳务[3];陈传康(1990)认为,能够引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促进其参与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总和,均属旅游资源[2]4;杨振之(1997)认为,旅游资源是由当地资源、服务设施、客源市场三大要素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吸引的有机系统[4];西方学者的观点大不同于我国,他们常将旅游资源称为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它不仅包括当地的旅游资源、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等因素,甚至还包括旅游交通等条件因素[5].

(3)基于旅游供需结合的视角进行旅游资源的界定.如苏文才、孙文昌(1998)认为,旅游资源是指能对人们产生吸引力的,有可能被开发成旅游产品的一切事与物的总和[6];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指出,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后,能够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效益的各种因素总和;谢春山,孙洪波(2011)认为,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历史遗存和社会文化现象,均属旅游资源[7]67;谢彦君(2011)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在财富形态[8].

上述学者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表述各不相同,但基本上表明了旅游资源的基本含义,是国内学术界研究旅游资源的代表性成果,这对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仍有一些内容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商讨.如上述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旅游资源下定义时,侧重点则有所不同:基于旅游需求的角度进行旅游资源本质的探讨,则是站在旅游者的立场上对之进行分析;基于旅游供给的角度来界定旅游资源的概念,实际上是站在旅游业者的立场上来探讨旅游资源;基于旅游供需结合的角度进行旅游资源的界定,是从旅游者和旅游业者双重立场上来研究旅游资源的本质.众所周知,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两个方面,在旅游市场上表现为卖方和买方,现实生活中,双方都希望旅游交易能够在平衡的市场中运行.所以,要想营造一个和谐的、平稳的、健康的旅游市场,我们也该全方面得研究旅游,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存在的基础,对之进行研究决不可单纯的基于某一角度来探讨,这样势必会陷入研究不全面的境界.

1.2 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内涵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应从供需结合的角度来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义: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开发与整合而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的一切事物和精神的客观因素总和.其内涵包括:

(1)旅游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原生态的客观存在,如美丽九寨,又包括模拟的人造景观,如锦绣中华等;既包括有形的旅游资源,如名山、秀水、溶洞、湖泊、珍稀动植物、古遗址等,又包括无形的旅游资源,如文化艺术、故事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是其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一种,吸引力是其核心价值,是其与旅游者的联系纽带,换言之,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最终促进旅游者前来观光消遣、休闲娱乐,满足其求新、求异、求美、求知的精神需求[7]66.具体而言,不具备吸引力也就不会被纳入旅游者的欣赏视野和旅游企业的开发范围,终而只能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而不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3)旅游资源具有效益功能.旅游开发商对旅游资源深度挖掘、精心规划、创新经营,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此外,从资源本身来看,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使得文化传统得以传承、自然资源得以保护.综上,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9]6.

2 旅游资源的特征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外在标志,是其本质的外显与折射.通过特征来区别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本质,所以说,对旅游资源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2.1 旅游资源特征的述评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它不同于一般资源,它既具有一般资源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自己独具的特性.正因其这般独特,所以国内学者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看法千姿百态,众说纷纭.本文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做了汇总,如表1.

表1 旅游资源特征汇总

由表1可以看出,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表述,明了、清晰、易懂,将旅游资源特征概括得较为全面,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旅游资源特征均做了分析,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学者们关于旅游资源可观赏性这一特征的阐述就极为合理,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存在的基础,其最大的职能就是能够供旅游者观赏,这也是旅游资源与其他事物最大的区别;再如,区域性这一特征,众所周知,在某一特定区域里所形成的资源是地方特色及其鲜明的,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另外,学者们关于旅游资源自在性这一特征的阐述,既新颖又清晰得将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区分开来,认为旅游资源是一种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物象.

虽然目前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佳绩,然而,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例如,围绕吸引力这一特征,学者们是从旅游者需求的角度,而非事物本身的角度出发,认为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旅游者的特征,并且不同学者对之进行的表述也不尽不同,有的表述为吸引力的变化性,有的表述为吸引力的定向性,这就值得人们深思熟虑.再者,关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我们认为,对于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来讲,这种资源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够再被继续使用,所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特征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值得进一步深究.

2.2 旅游资源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旅游资源的显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区域性.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千秋各异,所以,区域性是旅游资源因地域分布上的不同而形成的显要特征.旅游资源的区域性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来分析.从自然角度来看,受区域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旅游资源呈现出一定区域性,如去海滨城市才能看海、去极地才能看冰川、去草原才能看草海等等;从人文角度来看,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形成的生活习惯、民风习俗、价值观念等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既而导致不同区域的人文资源呈现出异样性,如在草原看居民骑马、在海边看居民捕鱼、在西双版纳看居民住竹楼等等.这些区域地理因素的差异性造就了旅游资源区域性特色,终而引发了旅游者跨区域进行旅游活动[9]8.

2.2.2 民族性.旅游资源的民族性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制约下所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各不相同的.一方面,国内的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喜好差异等因素造成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例如,南方的土家族、苗族、傣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的住房都是“干栏式”竹木建筑,装饰打扮也彰显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差异性也会导致旅游资源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如美国依据美国人喜欢刺激、新奇事物这一特性开发了迪尼斯乐园、中国依据春节这一特殊传统节日进行中华民族独有式旅游资源开发等等.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喜好差异造就了旅游资源的民族性特色,这些都是其他民族无法模拟与超越的.

2.2.3 可观赏性.旅游资源最基本的特征当属可观赏性,这也是其满足旅游者的感官享受、心理愉悦和精神升华的重要因素.正是旅游资源的可观赏性使得旅游者被深深得吸引而产生旅游动机,所以说,旅游资源的这一特征是其与一般资源最显著的区别.严格得说,缺乏美学特征,该资源也就构不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可观赏性这一特征表现形形色色,既包括雄、秀、险、奇、幽、旷等类型的形象美,又包括动与静的动态美;既包括实实在在的物质美,又包括虚无缥缈的意境美等等.这些具有美学特征的旅游资源都给予了旅游者强烈的震撼与享受.

2.2.4 可变性.旅游资源的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其随着时代的改变和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一方面,从旅游资源的性质上来看,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有些资源会改变其存在的意义,如被破坏了的资源因不能再发展旅游而变成一种客观存在,而因火山、地震等的发生,使得客观存在的资源成为新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受季节时令的影响,旅游资源呈现出动态性.春天万物复苏,夏天万紫千红,秋天英姿飒爽,冬天银装素裹,正是这种季节时令导致了旅游资源具有动态性变化这一特征,使得旅游业出现淡旺季.

3 研究意义

对旅游资源的本质和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对旅游资源的本质和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旅游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所以形成自己独有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尤为重要.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学科概念体系中的概念之一,对其本质与特征进行研究与探讨,不但利于正本清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资源这一概念的科学界定,而且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旅游资源其他相关概念,进而完善旅游学科的理论体系.

其次,对旅游资源的本质和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旅游者来说,只有了解了旅游资源的本质和特征,才能对旅游客体形成全面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因为误解而引发的一系列投诉.对于旅游业者来说,更需要有效的理论支持.现实生活中,由于理论上的滞后性和模糊性,已经使旅游产业的实践活动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泛资源论”和“惟资源论”、旅游资源是不是可以移动等等一系列问题[13],因此,科学认识旅游资源的本质和特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采取措施来开发旅游资源、研发旅游产品,同时,这也是保护旅游资源的最有效途径,继而推动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2.

〔2〕全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3〕郭来喜.人文地理学概论[M].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

〔4〕杨振之.旅游资源的系统论分析[J].旅游学刊,1997(3):51.

〔5〕Leiper N.Tourist attraction system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17):367-384.

〔6〕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7〕谢春山,孙洪波.旅游学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8〕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100.

〔9〕郑耀星.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10〕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11〕喻学才.旅游资源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0-11.

〔12〕俞金国,王丽华.关于旅游资源理论的再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3):281.

〔13〕厉新建,张辉,秦宇.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层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报,2003(3):18.

〔14〕谢春山,沙春蕾.试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论坛,2012(2):5.

猜你喜欢
旅游者特征旅游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