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伤

2015-05-21 19:55于航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日久生情宝黛薛宝钗

于航

薛宝钗——这朵牡丹一样的女子,终究是《红楼梦》中的胭脂伤。

纵使“钗黛合一 ”,世人却多偏爱黛玉这棵绛珠仙草,更为她与宝玉的木石前盟和缠绵悱恻的爱情唏嘘不已。相比之下,宝钗和宝玉的金玉姻缘成为封建礼教束缚的象征,总被反对与抨击。众人眼中的宝钗永远是一个合乎规范、圆滑世故的封建小姐,甚至是拆散宝黛的祸首。传说有人读高鹗续版“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恸而绝。的确,颦儿一生宛若落花初雪,凄凄冻透魂灵,而这一段的渲染太过,往往使人忘却“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中秋风扫落叶般,无限凄凉。

可以想象,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新婚的那晚,他揭下头盖后给的不是微笑,而是满目惊惶,他说:“我娶的不是林妹妹吗?”那一夜,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有谁想到过,怡红院的新房里,敲断玉钗红烛冷?

高老何苦,何不让颦儿先亡,由宝钗缓缓安慰宝玉那颗重创的心灵,然后再慢慢日久生情?一面“洞房花烛夜”,一面“冷月葬花魂”,如此残忍对比,今后,哪里还有幸福可言。最悲哀的是,无处可诉,只能自己苦,还要微笑,还要周旋人事。贾母灵前,宝玉痛哭倒地,她微笑,说:“由他去吧,他有他的理由。”一句话里,无限悲凉。宝玉失踪,全家惊慌失措,四出寻找,只有她轻轻微笑,说:“他不会回来了。”不是吗?前程功名,通灵宝玉,旁人要的,他都已经还了,剩了他孑然一身,不合时宜,又何必回这茫茫红尘。至于她,他心中,从没有过吧?

她知他至深,他却从来没想过去知她,他的知心人已经化成灰烬,散落天地。可怜了她,却成旁人眼中,心机深沉的祸水红颜。何其无辜!伦理道德如刀,三从四德似石,这一切,怎能由她承担?而她却连凋落的理由都没有。不离不弃黄金锁,锁着这一场无穷无尽的冤孽,旁人口里的金玉良缘。

若说颦儿是一场凄艳的花落,将无数碎片刺入宝玉甚至读者的心脏,终生不得痊愈;那宝钗便是新婚夜晚空闺房中,美人脸上的胭脂伤,火红的血,凝在心头无人知。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久生情宝黛薛宝钗
《红楼梦》中爱情观的探讨
阅读《红楼梦》“宝黛参禅”的感悟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红楼梦》说唱的典故使用与宝黛爱情的民间接受*——基于弹词开篇、木鱼书、子弟书的研究视角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尤三姐柳湘莲的关系在宝黛爱情中的象征意义
情感渗透方法之“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