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彬
微课程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教师对于某个知识点精彩讲解的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具有精炼高效、灵活便捷以及掌握迅速等特点。这样一种形式弥补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带来的不足和缺陷,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和研究微课程,将之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
一、课前预习,增强学习自主性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在课内导入新的内容,讲解新的知识并且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练习的先讲后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微课程则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疑问,教师解惑的先学后练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区别就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上的不同。微课程的运用要求学生在课前运用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自己的疑惑之处,然后在课堂学习时进行交流和探索,最终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关于食物的单词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先运用微课资源进行预习,了解“dumplings”“noodles”和“rice”等基本的食物,微课程通过其图像以及单词的结合会使得学生有一个强烈的记忆和深入理解,在进行课堂学习时教师的讲解就会更加轻松,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再是单纯的想要记住这些单词是怎样拼写的,而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理解和运用上,这样不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一举两得。微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其特点的一个体现。
二、课上解惑,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疑惑进行解答。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思考和对微课的回顾以及互相之间的交流研究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然后当学生自己无法解决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微课程视频的播放,辅助学生尽快找到答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Why we say “Did you eaten ?”when we say hello,but the foreigner say”What a beautiful weather”?”这时,教师就可以简短的播放一个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不同和差异,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中也会有意识的进行区别,这样一来,学生的疑惑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领会语言的魅力。微课程在课堂上的使用主要是视频等辅助材料的运用,用以帮助教师答疑解惑并且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拓展,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课堂中运用微课程辅之以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要抓住机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后巩固,强化知识理解力
微课程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课后复习巩固的机会和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旦错过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很难再通过自己的钻研去掌握知识点,而微課程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微课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同时,学生课后对微课程的学习还可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选择一些拓宽知识面的视频,根据学生的爱好来安排微课,这样就会使得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造成的不足得到弥补。例如,教师可以申请自己的微信,然后让学生关注,每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的视频,如果课堂上讲的是“color”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微信上发布一些有关于介绍“color”的短小的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观看,这样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拓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态度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四、情境引导,促进微课高效率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关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善于运用情境来引导学生,促进效率的提升。在情境的创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关注故事的趣味性以及情节的曲折性和发展性,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教师在进行一些动物词汇的讲解时,讲到“sheep”时可以播放《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视频,还可以顺便将羊和狼两个单词对比进行教学,方便学生对比记忆。这样的话,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提升,注意力增强,教师授课就会更加高效。微课程的效率保障在于教师创设的情境的引导,教师的情境创设的好,那么微课程的效率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诉求进行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微课程的效率,保障课堂的质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进微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应用于课前、课上和课后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了解和接受微课程的基础之上熟练地运用微课程进行小学英语的辅助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保障课堂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