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现况调查

2015-05-15 03:17刘喜文
护理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防灾灾难问卷

程 颖,方 蕾,刘喜文

任何可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等实质性威胁的事件,如果其规模已经超出了事件发生社区或国家的承受能力,并需要外部救援时,这个事件就可以称为灾难[1]。灾难一般分为自然灾难(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环境、生物等灾难)和人为灾难(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火灾、瘟疫、恐怖袭击、矿难、战争以及生化危机等)[2]。近10年,中国已成为继日本、美国后世界上第3个受灾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每年约有两亿人受到灾难影响,数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万亿元[1,3]。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2008年汶川地震及南方雪灾、2010年玉树地震以及最近发生的云南地震等屡屡发生的灾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类显得手足无措,应对能力薄弱。因此,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开展灾难应对技能教育,提高灾难来临时逃生、自救、互救及心理调节等能力,以减少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防灾意识薄弱,普遍缺乏必要的灾难防范知识、应急措施及灾后心理调试技巧等能力。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相继开设高等院校的灾难救援课程,为灾难应对提供了人力保障[4],但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未开设系统的灾难应对及防灾减灾的相关课程[5,6]。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当灾难来临时,应该具备灾难应对与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灾难应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现状,以便为开设灾难应对相关课程提供参考依据,笔者于2014年3月—5月对西安市5所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46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5所综合性大学466名非医学专业并愿意配合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样本量的计算:根据预调查人数为问卷条目的3倍~5倍[7],随机抽取西安市15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客观测试及格率为39.6%,根据及格率样本量的计算公式[8]得出样本量:n=260,考虑到回收问卷的质量,最终将样本量扩大到5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借鉴已成形的吉林大学护理学院李文涛教授编制的“城市社区居民灾难调查问卷”,该问卷信效度较好,包括3个维度,共30个条目。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后,对该问卷进行改编,剔除了有关酸雨、海啸、台风、放射性物质泄露等条目,增加了溺水者救助、灭火器使用、利器损伤的救助等内容,分为自然灾难、人为灾难及现场救护3个维度,共27个条目。其中自然灾难9个条目,人为灾难7个条目,现场救护11个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不得分。测试题满分27分,及格的标准为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于或等于所有条目的60%,即总分≥17分,自然灾难得分≥6分,人为灾难得分≥5分,现场救护得分≥7分。对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系数(KR-20)为0.698(KR-20是 Cronbach’sα系数的一个特例,适用于以0分、1分计分的量表)[9],信效度较好。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一般信息、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客观测试题及灾难知识学习途径等内容。

1.2.2 调查方法 于2014年3月—5月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步骤如下:①在教室向学生讲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征得同意后统一发放问卷;②问卷均由大学生独立、匿名填写,时间控制在15 min~20min;③问卷填写完毕,由本人当场收回,并检查问卷填写是否完整,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对于问卷缺失数据超过10%的按无效问卷处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66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数据库双人核查录入数据,并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466名非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298人(63.9%);女生168人(36.1%);年龄16岁~26岁(21.13岁±1.61岁);大学一年级学生131人(28.1%),大学二年级学生170人(36.5%),大学三年级学生1 1 7人(2 5.1%),大学四年级学生4 8人(10.3%);来自城市172人(36.9%),来自农村294人(63.1%);其中经历过灾难者276人(59.2%),在灾难类型中,经历地震人数最多,其次是交通事故和火灾。

2.2 大学生家庭灾难准备情况 本次调查466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认为自己乃至整个家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有部分准备但不足以应付的有295人(63.3%);灾难发生中获取重要信息的途径,以手机作为主要联络方式的有416人(89.3%),选择互联网的有253人(54.3%),其他灾难准备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家庭灾难的准备情况(n=466)

2.3 大学生灾难应对情况

2.3.1 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学习 5所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中,来自电视网络377人(80.9%);报纸宣传册158人(33.9%);知识讲座89人(19.1%);书籍杂志52人(11.2%);其他途径16人(3.4%)。关于开设灾难应对相关课程或培训:389人(83.5%)认为有必要,21人(4.5%)认为没必要,56人(12.0%)不清楚。

2.3.2 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测试成绩(见表2、表3)

表2 西安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测试总成绩(n=466)

表3 西安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测试情况(n=466)

2.4 不同特征的非医学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客观测试及格率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特征的非医学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客观测试及格率情况

3 讨论

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灾难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防灾减灾是人类持之以恒的重要任务,是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了解并掌握灾难知识及应对措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3.1 加大学生灾难知识学习视野,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与实践技能 大学也属事故高发区,近几年,大学里发生的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呈上升趋势。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安定、有序的校园内,没有受过系统的防灾、救灾、避灾等教育,且多数人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本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大学生对灾难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灾难意识淡薄,且灾难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较差。因此,大学生需掌握灾难应对知识,提高灾难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技能,成为一个相对的“灾难自救和互救小专家”,向周边的人宣传和讲解,对提高和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加强学校灾难教育培养力度,提升灾难教育管理与师资水平 学校作为特殊的文化组织,是优秀文化和先进教育等传递者的培养场所,担负着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义务[10]。本研究结果显示:5所高校均未开设灾难相关课程,灾难管理水平相对较差,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应急能力和现场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把灾难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体系中,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灾难应对课程,实现专门课程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如在入学时将灾难教育融入到军训中进行防灾、避灾训练;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传授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技巧和应急能力等内容,在社科类教学中讲解灾难发生的原理、规律、危害等内容,在法律基础课中加入灾难事故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实践性灾难教育,如怎样正确使用防灾器材,开展逃生演习训练、参观避难场所和教育基地等,增强大学生对灾难的敏感性和关注度,从而在灾难来临时更好地避难、互助。教师对灾难的应对态度和方式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具备了优秀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才能不断引导学生增强灾难意识,提高灾难生理、心理承受力。学校可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进行灾难知识、逃生技巧、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

3.3 扩大社会灾难知识宣传力度,促进学生多方位学习 目前,学校忽略了对大学生灾难应急知识的教育,宣传模式单一,内容简单,范围有限。本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灾难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低于城市大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灾难应对知识及能力也有影响;有过灾难经历的大学生灾难应对能力普遍较强。Rajib等[11]研究表明,灾难教育的主体不应该仅限于学校,家庭、社会也可以开展灾难教育。Koichi等[12]提出,学校的灾难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应该把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共同纳入灾难教育的体系。魏彤儒[13]在我国大学生灾难知识影响因素分析中提到了学校、家庭、媒体教育等因素对我国大学生灾难知识的影响作用。曾玉君等[14]也指出,电视、网络媒体、报刊以及社区也是开展灾难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社区与媒体可以通过资源相互利用,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灾难教育。因此,社会应多途径、多方式加强灾难相关知识的宣传,如运用网络、宣传栏、报刊、杂志、宣传手册等[15]。本研究结果中,80.9%获得灾难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网络,所以,应该鼓励相关媒体,多播出灾难知识教育的视频,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众灾难应对知识水平;在公众场所开展情景模拟实验,可增加学习效果的直观性,形象地宣传灾害应急的正确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防灾意识;重视家庭对大学生学习灾难应对知识的促进作用,倡导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事件,向学生讲解灾难相关知识;完善城乡灾害知识管理体系,加强乡镇落后地区的灾难教育,从而达到建立健全有效的灾难应急管理机制及体系的目的。本次调查中,83.5%的人愿意接受学校开展灾难应对相关课程教育或培训,这反映了大学生对灾难知识学习的需求强烈,且大学生在学习能力、时间、精力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对其进行灾难知识教育,有利于对大众进行灾难知识的普及。面对各种突发的灾难事件,虽然人类抵抗力有限,但并不是束手无策,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应对,可以减少灾难带来的损伤。使大学生掌握更多的灾难知识和防灾技巧,加强大学生对灾难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生存能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灾难应对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1] 王一镗,刘忠民.灾难医学[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3-5.

[2] 岳茂兴.灾难医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向[J].世界急重症医学杂志,2006,3(5):1476-1479.

[3] 彭碧波.国内外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J].中国应急救援,2011(5):4-6.

[4] Couing MP,Martinelli A,Lavin RP.The national response plan: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lead for emergency support function[J].Disaster Manag Response,2005,3(2):34-40.

[5] 苏筠,伍国凤,朱莉,等.首都大学生的自然灾害认知调查与减灾教育建议[J].灾害学,2007,22(3):100-104.

[6] 周彩华,孙丽,高建国.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灾害救护知识技能现状与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229-230.

[7]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9-60.

[8] 方积乾.卫生统计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9] 邹敏.上海市护士姑息护理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7:20-21.

[10] 刘湘洪,孙涛.试论高校的灾难预防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12,100(3):75-76.

[11] Rajib Shaw,Koichi Shiwaku,Hirohide Kobayashi,etal.Linking experience,education,perception and earthquake preparedness[J].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2004,13(1):39-49.

[12] Koichi Shiwaku,Rajib Shaw,Ram Chandra Kandel,etal.Future perspective of school disaster education in Nepal[J].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2007,16(4):576-587.

[13] 魏彤儒.我国大学生灾难知识影响因素分析——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估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3(6):47-50.

[14] 曾玉君,王吉春.论学校灾难教育的内涵及实施[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9):99-101.

[15] 段焮焮,陈琴,顾董琴,等.城市社区居民灾害认知及灾害救护技能培训需求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1C):4140-4141.

猜你喜欢
防灾灾难问卷
雷击灾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