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辉
【关键词】 新课改;班主任;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28—01
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笔者认为,班主任应从“管理者”向“指导者”、从“主角”向“配角”、从“训斥者”向“鼓励者”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班主任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班主任的角色经常被狭义为“管理者”。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从“管理者”转变为真正的“指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指导职能呢?第一,要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多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第二,要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三,要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指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指导自然也不例外。在班级指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二、班主任要从“主角”转变为“配角”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航者,要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为了管好班中的事务工作,要先培养好班干部,再让班干部带领全班同学扮好他们的“主角”,让他们去做该做的事情。例如,轮值打扫校园时,就让班干部分工组织;每次的班级墙报工作,放手让他们出版;班际球赛、拔河活动、学雷锋活动都由他们去组织、去开展,坚持让他们去唱好“主角”,班主任只是在一旁适当给他们一些帮助、建议,做好“配角”。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班主任要从“训斥者”转变为“鼓励者”
当学生有了过失或者是成绩考得不理想,班主任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鼓励他们努力找出差距,加倍努力学习。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当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为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班主任要从“权威者”转变为“对话者”
传统观念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时代呼唤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角色出现,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班主任要经常关心过问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采取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真正成长为道德优秀、才智卓越、体魄强健、情感丰富的一流人才。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