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一“点”:长文教学策略的实施

2015-05-12 05:48王玲湘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叶老拂面含义

王玲湘

在长文教学中取“点”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一“点”呢?我们对多篇体裁、表达各异的长文展开磨课研究后,初步形成了长文教学策略的四步骤:整体感知——巧妙切入——叩其一点——联结全篇。这个步骤既符合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原则,也辩证地处理了长文的“长”与教学时间“短”的矛盾。

一、感知,整体把握做基础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如果说一篇课文就是一片语言的丛林,我们要引领学生看见“一片森林”,而不是“一棵树木”,长文教学亦然。

对长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要注意文章的体式。写人记事的可从写了几件事或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说明文可从说明的几个方面来概括;童话故事,可以抓主要人物和故事的开头、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寓言故事,可以抓写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来全面把握;议论文,可以抓论点;比较难的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教师要善于发现散文“形”的隐性规律,帮助学生感知。

教学唯有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从中洞察作者的意图。长文的脉络往往较为隐秘,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搭“脚手架”。如《飞向蓝天的恐龙》抓住过渡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叙述思路;《草虫的村落》用“作者从哪个自然段开始,跟着小虫子走进了草虫的村落”“那之前又是什么地方”等问题引导学生揣摩行文思路;《将相和》通过学法指导“找出每个小故事的小结段,从小结段中抓关键词给每个小故事拟小标题”把握结构。

尤为要注意的是,整体感知与理清脉络环节是为后面“点”的突破作铺垫的。因此,设计要与后面的环节浑然一体,不能旁逸斜出。

二、切入,教学思路为关键

特级教师黄玉峰曾说:“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对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切入口。”选准了教学内容的“点”只是遍野散落的胜景,教师要为学生找到一条最佳的旅行路径,引领他们欣赏“长文”教学内容的花红柳绿的绝佳胜境。如此一来,长文教学才能做到纲举而目张。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总结了文题切入法、文脉切入法、文言切入法、文意切入法、文法切入法等。试举几例:

《开国大典》采取文题切入法。从课题入手,“典就是典礼的意思,那么在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是怎样的典礼?“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呢?”进而围绕“大典”整体感知,初识“大典”(了解课文按顺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重点研读,感受“大典”(抓大会部分的关键句,从词语和点面结合的表达来感受);课堂总结,铭记“大典”(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采取文脉切入法。文中写了两件事“叶老给我批改作文”“叶老请我到家做客”,每件事中都有直接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这应该是此文的“意脉”。这些写感受的句子又正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于是,教学从人文性与工具性“交集”的线索出发,填写每件事中作者的感受和体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由感受拎起两件事,从扶到放,学习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了,叶老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对“我”成长的影响也就深入体会了。

《将相和》一文采取文言切入法。以“语言”为切入点,咬定“语言”不放松,形成连贯的一条主线。第一板块:学习前两个故事,研读蔺相如三镇秦王的语言,感悟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总结抓语言悟人物的学习方法。第二板块:学习第三个故事,画出廉颇、蔺相如的语言,对比人物语言,发现不同,感受人物性格差异。第三板块:在对比中进行写话练习: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他说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称呼、态度、出发点三个角度思考写人物的语言。第四板块:总结司马迁的《史记》在描写人物时颇具特点,有人曾这样总结:语言描写——闻其声而知其人。

《飞向蓝天的恐龙》采取文意切入法。文中第三自然段“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是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可由此句理清全文的主要内容;再由“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聚焦重点段第四自然段,理清内容,品析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跨越百年的美丽》采用文法切入法。梁衡的这篇散文以“形”字开头,“事”“理”交错运用,全文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聚焦这一写法特点,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展开教学,以“美丽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一问,引导学生寻找美,然后从“形、事、理”三个角度整理发现的“美”。

从以上课例,我们还发现,“切入”的路径连接着两头,一头是“整体把握”,一头是“具体教学点”。这样的“切入”才能够从整体入手,眼观“森林”,而不是从“树木”到“树木”。

三、叩点,重点难点求落实

这里说的“点”,就是教学内容取的一“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叩“点”,就是以此点为突破口,响鼓重锤,落实“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训练,从而“窥一斑而见全豹”,层层剥开长文的外观,深入其核心领域。

这里说的“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是某种阅读技能的训练,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阅读技能;可以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飞向蓝天的恐龙》,根据说明文文体特点,贯穿了科普文章阅读方法的指导,即“质疑—阅读—解疑—新疑问”这样循环往复的阅读模式;可以是突破研读一个重点段落,如《开国大典》重点研读“大典”的主体部分“大会”的场面;可以是某种表达方式的揣摩,如《将相和》紧扣人物的语言描写,感悟人物性格、品质,体会语言描写的妙处。不管哪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成为若干个教学细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教学点的开掘要丰满,要落实,要引领学生“慢慢走,欣赏呀”。限于篇幅,仅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例,

我们一起来看看重点、难点如何突破。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把“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让我们走进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的课堂情境中:

师:(出示句子)一起读这句话。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句中有个关键词语“春风拂面”,(板书:抓关键词)“拂”是什么意思?

生:吹过。

师:准确地说是轻轻地擦过。当春天来临,柔柔的春风轻轻吹过脸庞,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快。

生:很清爽,心情一下子好多了。

生:很柔和。

师:是呀,吹面不寒杨柳风,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这个词。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春风拂面”在句中是一个关键词,对“春风拂面”一词的理解,教师要力求准确,重视教学过程,有温度、有深度,引导学生一同沉入此词的情境中。

师:叶老怎样的批改让“我”有春风拂面的感觉呢?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板书:联系上下文)默读课文,画出叶老给“我”批改作文的句子。(生默读课文)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画了哪个句子?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这是作者初看那篇作文时的情景,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叶老的认真?

生:密密麻麻。

师:一起看看叶老修改后的那篇原文(出示修改后的原文),你看到了什么?

生:到处都是增添的字。

生:我看到了许多删除的符号。

生:我看到了修改的符号。

师:是呀,这么多的修改符号,这么多增添的小字,用一个词形容真是密密麻麻呀。这篇文章共有160多处修改,可见叶老是多么认真呀。难怪“我”虽然(引读)——

(生读句子)

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生:“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师:“我”回到家后仔细地看了叶老的批改。叶老的修改让字更准确,句子更干净、规范,表述更确切。叶老改得多么认真呀,所以“我”虽然(引读)——

(生读句子)

生:“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师: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带给“我”温暖,以至于“我”虽然(引读)——

(生读句子)

什么叫层层深入?什么叫词语含义的开掘?这就是。对词语的理解不停留在这个语词中,而是把它置身于语境中,字斟句酌。“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是中年级段一个很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此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位老人?(板书“链接资料”,出示叶老的资料。)这就是为肖复兴批改作文的叶圣陶老人,他是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发表过许多小说、散文、新诗、童话。批改作文时,他已经70岁高龄了,还担任了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繁忙的工作之后,他依然在一字一句地对每篇参赛文章做细致的批改。一个多么认真、平和的老人啊,难怪我虽然(引读)——

(生读句子)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次要之处尽可蜻蜓点水,重要之点必然反复咀嚼,适度拓展。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此处为“扶”。扶得到位,品得精深,才能有后面教学环节“放”得精彩。到此,“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链接资料”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和盘托出,水到渠成,丰满圆润。

四、联结,教学全局要观照

语文教学始终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因此,短教的“点”是整体观照下的点。短教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短,关键是在于“有效”,在于短教是否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收到“一叶知秋”的效果。立足于“点”,是为了更好地发散,由“点”及面,观照全篇;立足于“点”,是为了更好地升华,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一步“入情”。联结的关键是找到“点”与“全局”的“联结点”。

可以采用发散联结。《飞向蓝天的恐龙》通过叩击“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句中的两个词语“一支”和“漫长的”,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准。到此为止,完成的仅是“点”的开掘。接下来,散发开去,出示课文中用词精准的五个句子,引导学生“像这样准确的用词,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这几个句子中就有不少,你发现了吗?”辐射全篇,学生从而习得用词的妙处。

可以采用纵深联结。《跨越百年的美丽》选择“提炼镭”的事例,在品味关键词的过程中读懂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从而初步了解其“人生意义”,然后通过联系下文中最能体现其伟大成就的排比句(直接写哲理的句子),进一步读懂居里夫人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这个点让学生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掌握了阅读方法。下面的事例“捐奖金、赠奖章”是居里夫人人格美的升华:居里夫人“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因为有了前一个“事”“理”结合感悟“美”的深入开掘,可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借助事例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自读自悟文中的哲理,从而实现纵深联结,升华中心。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叶老拂面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清风拂面·医者仁心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胡梦熊绘画作品
“清风”拂面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虚荣的真正含义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海风拂面 关爱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