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容
摘 要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中,主题班会课是学生素质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为切实提高主题班会课的效果和效率,笔者对高职院校主题班会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主题班会 现状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09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me Class
Mee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Congrong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In th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me class meeting is one of the main fields for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s of enhancing the effect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me class mee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me class meeting; status quo; curriculum system
0 引言
在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中,主题班会课是促进师生交流和进行学校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是辅导员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主会场,是促进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的根据地。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主题班会课的实施却并不理想,内容随意性大,上课无教案、课后无总结。特别是主题班会流于形式,表面上班会课搞得有声有色,实际上学生收效甚微。因此,研究和分析学生的需求,科学规划主题班会课教育活动,确立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切合校情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主题班会课的效果和效率。
1 主题班会课现状调查
为客观分析和了解高职院校主题班会课程实施和建设的实际状态,笔者分别调研了学生群体和辅导员群体。学生群体的有效样本量为967份,分布于在校生三个年级;辅导员群体分布8所高职院,抽样38份。
1.1 学生群体调研结果与分析
1.1.1 高职生对主题班会课的必要性认可较高
调查发现,高职生对主题班会课开设的必要性和价值比较认可,有94.83%的学生认为大学时期辅导员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课“十分必要”或“必要”;在“你觉得主题班会课对大学生活的帮助有多大”的调查中,有86.87%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或“比较大”。
1.1.2 主题班会课的内容现状与学生需求不完全匹配
问卷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了主题班会课内容的现状和期待调查,一年级已开设的主题班会课前三名依次为:校园介绍、安全教育、学业规划;一年级学生期望开设的主题班会课有:人际交往、学习建议、学业规划;二年级学生回顾一年级学习生活,认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在一年级开设更利于其成长,分别为:人际交往、时间管理、学习方法(表3)。同样,笔者也调查了二年级主题班会课的情况(表4)。三年级的高职生陆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故未安排类似题目。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开设的主题班会课更多的在满足学生基本学习生活,与学生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
1.1.3 丰富的主题班会课形式对效果的提升影响最大
调查发现,在提升主题班会课效果的选项中,学生认为丰富的形式更利于效果的实现(表5)。
1.2 辅导员群体调研结果与分析
1.2.1 校方对主题教育班会课普遍比较重视
调查发现,学校对主题班会课比较重视,68.42%的学校对主题班会课有指导和要求,并配以制度支持,其中23.68%的学校不仅有要求还有考核。
1.2.2 主题班会课的课程化建设较为缓慢
调查发现,虽然课程化建设有必要但是进入实施阶段的很少,没有学校形成课程体系,有36.84%的学校的部分主题班会课做了规划和课程建设(表6)。
1.2.3 主题班会需要贴近学生且进行课程化、体系化建设
调查发现,在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设改进方面,选项最高的三项分别为:课程内容符合学生需要,达到63.16%;将主题班会课程化、体系化,形成共享资源,达到63.16%;加入社会实践活动,达到52.63%(表7)。
2 主题班会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上述的调查表现出了目前高职院校主题班会课的一些问题,无论是效果上、与学生需求吻合度上还是形式上,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主题班会课作为一种教育活动而不是课程开展。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虽然重视主题班会课,但是并没有把其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组织开展,教学资料、教案都没有正规要求和指导,同时也不进学分,不写入课程表,在辅导员老师的培训方面,缺乏教学培训和督导。因此,主题班会课在高职院校的现状仍然是一项教育活动而不是教学活动。(2)主题班会课由个人设计为主而不是有组织的规划行为。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高职院在开设主题班会课时,对数量和质量有要求,但很少采取统一备课或统一设计内容,仍然以授课者个人的知识储备、素质修养、经验体会为基础,自行组织资料,设计内容。(3)主题班会课的体系脉络不清晰。调查显示,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点,而目前的主题班会课并没有能与学生的成长脉络相贴近,专题性、偶然性比较明显,没有能提炼出清晰的体系脉络。(4)授课队伍的建设有待深入。主题班会课的效果和组织者的授课能力有着密切关系,随着近几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加强,使得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及学术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但辅导员队伍具有明显的年轻化的特征,缺少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教学经验、授课技巧仍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锤炼。
综上,想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提升主题班会课的效果,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3 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指出的:“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
将主题班会作为一门课程来设计和要求,形成课程体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科学做法,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1)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主题班会课是学生素质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班会内容的设计应始终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核心,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职业人,因此,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成长,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就业之间的需求,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充分的就业准备,是现如今主题班会课的重要内容。以此为中心,合理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对学生成长更有帮助。
(2)梳理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规划主题班会课课程单元,将单元内容整理、合并,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单元提出课程化要求,需要完备的课程资料,如教学大纲、教案、课程PPT等。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中,辅导员作为主导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责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授课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将辅导员作为教师骨干进行培养;另一方面,立足高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尝试将合作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或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请进学校,作兼职辅导员,混编辅导员队伍,将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相融合,体现高职院校育人特点,提升主题班会课的效果。
(4)建立相关制度保障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设。在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加以监督和支持,如将主题班会课写入课表,进综合素质学分,制定辅导员上主题班会课的课时要求,开展课程效果评价,组织评奖评优活动等。
参考文献
[1] 谢俐等.高职高专院校班会课改革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4):68-69.
[2] 孙勇.高职院校班会课职业素质教育初探[J].职业时空,2009.5:61-63.
[3] 孙伟,张弘.互联网环境下高職院校班会课育人成效探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79-82.
[4] 王莉.应重视班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6):79-80.
[5] 江宏,王显锋.主题班会课的误区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1.11(22):30-31.
[6] 高树浪.怎样让班会课更有魅力[J].现代阅读,2011.1(1):78-79.
[7] 陆海浪,陈建超.《共创班级荣誉》主题班会课设计[J].文学教育,2011.4:158.
[8] 吴勇斌.依据“四结合”原则, 确定和表现班会主题[J].天津教育,2009(6).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